每当老家来客,只要有空总是喜欢驾车带他们夜游北京长安街。
三番五次从国贸桥到公主坟,除了那些如雷贯耳的单位名号,留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或者与他们的认知能够产生共鸣的建筑,往往只有天安门广场。不输于任何国际化大都市的高楼大厦,很得意地取代了那些能够展示千年古都历史韵味的古旧老宅,却无法打动他们的心弦。
“在其他城市也有这样的楼啊”,他们在暗示自己的见识时,也不无蔑视我不免有些炫耀的介绍。
经过波澜壮阔的发展和城市改造之后,老北京城“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梁思成语)显然难逃泯然于众城的命运。
2014年2月,走马观花葡萄牙里斯本,住在自由大道的酒店。傍晚乘大巴经过罗西奥广场方尖碑时,瞥见附近一座拥有两个相互交缠的马蹄铁造型大门的大楼,觉得极为别致。由于之前并没下过功课,却不知是什么建筑。用过晚餐之后,和几位朋友相约去看看商业广场,溜达回酒店时又经过罗西奥广场,大家都不约而同提到那座建筑,且远远看过去不时有人进进出出,便决定去看个究竟,结果进去之后才发现就是一座火车站。外立面简直就是临街一座精致的大楼,内部却是依靠山坡,自下而上通到半山腰上火车站、地铁站。
后来跟导游打探才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里斯本罗西奥火车站,被网友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十大火车站之一。
在葡萄牙人看来,里斯本罗西奥广场被视为经济繁荣的标志,更是历史、文化的标志。因为它不仅完整地展现出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原生态,而且由于它厚重的历史积淀,使现代商业和历史和谐共处。
而这座位于罗西奥广场的火车站,尽管刚刚经过英国Broadway Malyan建筑师事务所翻修设计改建,仍与整个广场和谐共生,水乳交融。相互交缠的马蹄铁造型大门、顶楼精致的小塔钟以及繁复精致的雕刻装饰,堪称葡萄牙新曼努埃尔式(Neo-Manueline)建筑代表。据资料显示,从1890年到1952年,这里都是欧洲大陆通往里斯本的铁路终端,经过翻修改建之后,它更巧妙地把19世纪的车站同现代城市地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座纯白色的建筑无声而坚定地诠释了什么叫“古老而现代”。
这也是国际游客到这里边流连忘返的原因。
根据一些欧洲华文媒体的报道,近年有不少华商看上罗西奥广场这块宝地,纷纷在这里开设店铺。但由于定位不符合这里的原有商业定位,且出现不少次品、假货,遭到了当地商业的抵制。笔者孤陋寡闻,不知道类似葡萄牙这样的国家关于城市规划有怎样的严谨,但绝难相信其他于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不符的建筑语言可以粗暴地深入这些区域。英国Broadway Malyan建筑师事务所这样的大牌,在这里也只能做锦上添花的提升,而不是标新立异的“创作”。
在游历过的欧洲城市,感觉那些有名的街道都像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籍,呈线状、成面积的展开。流连忘返之间,便如翻阅一幅幅历史画卷。可说来好笑,他们足于自傲的历史年份可能都比不上我们中国千年古都任何一个小胡同历史。可叹的是,我们自己宝贝的常常被人视若无物。
十年前曾有人写过一篇《城市风格缘何千人一面》,为中国城市被无知和不负责任的破坏、摧残而痛心疾首,并断言“旧城的破坏已成为上个世纪中国城市建设者们最短见的城市行为”。如今看来,不幸的是21世纪的起始并不能成为这个“最短见行为”的截止期。
历史的载体不是在教科书中,而是在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城市里。堂堂一线长安街,附着在建筑上的历史纵深尚且被局限在可怜的几个点上,央视“大裤衩”这样充满色情意味的怪物却可堂而皇之地耸立,更反衬出我们城市发展方向的荒诞。
近期,轰轰烈烈的造城、旧城改造之后,北京终于说是要对建筑外观做出基本规定了。
是亡羊补牢?还是故作姿态?
好在有习总书记提出的“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做背书,还是让时间来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