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第三届可持续的固体废物管理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召开。来自政府机构、高校、科研单位、环保企业及媒体的百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目光投向了农村生活垃圾领域,参会的专家、学者们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农民的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工业产品在农民的生活中日益增多,因此近年来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和含量也在趋向城市化,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据调查,农村平均每天每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8千克,全国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且因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因此存在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垃圾治理的专业技术及资金投入,致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这一背景下,住建部于2014年11月做出部署,将在全国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用垃圾治理行动,为“蓬头垢面”的乡村“洗洗脸”。
本次专题研讨会即是探讨什么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式,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言献策。研讨会上,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理事长陶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分设了主旨报告、专家报告、新锐报告、交流讨论四个环节,分别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建国等人主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何品晶教授、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张益院长分别从顶层设计角度阐述了农村生活垃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可能采取的对策,并对融资、管理模式等环节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在专家报告环节,北京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竞、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主任黄成德、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海明则分别从管理模式、实际案例和技术应用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在从事农村垃圾处理具体工作过程中的感悟与心得;在新锐报告环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岳东北、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环卫中心副总工刘畅、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环卫中心规划发展部主任徐长勇、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高工邰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岳波、刘玉强则从农村垃圾处理的生物腐殖化技术应用、农村垃圾的管理特征和分类收运体系的建立等角度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在交流讨论环节,一名从事垃圾处理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听了大家的报告感觉到农村垃圾处理在技术上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最大的困境也许将是最后到底该由谁来执行的问题。
最后,中国环境科学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做了会议总结,他说道,听了大家的报告,感受到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让人看到了农村垃圾处理的希望所在,相信不久的将来,因垃圾而变为 “穷山恶水”的乡村定会变成一片“青山绿水”。
据悉,可持续的固体废物管理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起,联合中国环科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城市建设研究院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住建部村镇司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研讨会定位为“学术性、公益性、开放性”,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针对固体废物管理领域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