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筹备会在京举行
时间:2014-10-09 11:19:56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 晴 

9698cb8038282c5699f9c302ac2fcd8c.jpg

主办: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时间:2014年8月31日
地点: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处

  2014年8月31日,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筹备会在京举行。

  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匮乏、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滞后等瓶颈问题日益凸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问题任重道远。

  据悉,即将成立的老龄产业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致力于追求“城市化质量”为核心的老龄产业化研究,为老龄产业链条上的企事业单位发展,创造品牌提升、产品提升、有效资源整合的价值平台。

  筹备会上,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简要介绍了城市化委员会概况,以及组建老龄产业研究中心的目的。老龄产业研究中心筹备组负责人、润土咨询董事长于贵红介绍了研究中心的筹备情况。来自相关行业的企业家重点讨论了研究中心的发展定位、研究方向、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与会者还纷纷从行业的角度对我国老龄产业的现状进行反思,对老龄产业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

观点撷英

蔡义鸿:城市化委员会将强化专业分工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 、《城市化》杂志社社长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总从上海、天津、深圳等地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参加筹备会,对老龄产业做贡献。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依托住建部科技委的指导,是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机构。目前,委员会分别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企业家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投融资委员会、城市发展委员会、新闻媒体委员会、国内部、商业不动产发展研究中心等二级机构。今天,我们认为,二级委员会的综合性定位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化委员会的发展需要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应该转型走专业化的道路,要打破原有二级委员会的组织模式。我们从去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成立了商业不动产研究中心,今天我们要筹备的是老龄产业研究中心。对于这个研究中心的名称,我们还犹豫不决。最近我看到有研究将它叫做“创龄产业”,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了解了一下,它的意思就是退休下来的老龄人再创业,再创造新的生活。我希望我们这个研究中心成立后,能够对一个城市的老龄产业发展起到“精准打击”的作用。同时,与城市化委员会的其它二级机构合作,对一个城市从顶层设计、落地实施、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样,城市化委员会的价值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于贵红:致力于追求城市化质量的老龄产业研究

润土咨询董事长

  与蔡秘书长的前期沟通中,我们认为,老龄产业研究中心的关健词是城市、产业、价值。我们将通过老龄产业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探讨产业价值,把城市化做得更好。

  下面,我把老龄产业研究中心大致的构想抛出来,这还是一个雏形。老龄产业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致力于以追求城市化质量为核心的老龄产业研究。在老龄产业链条上,我们将团结企业和事业单位共同发展,提升为老龄事业做贡献的品牌及产品,更重要的是有效资源的整合,包括资金方面的整合。

  老龄产业研究中心有城市化委员会的支持,城市化老龄基金的支持,未来还要成立老年基金。研究中心将通过基础研究部、专项研究部做分类研究。会员机制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家委员和企业家委员,主要指有志于老龄产业相关研究、运营、管理、项目运作、营销、策划等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另一类是企业单位,基本上涵盖了产业链上所有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开发企业、养老养生机构、医疗健康机构等等。

  研究中心的服务平台是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做服务。每年我们将发布一些研究成果,比如老年消费行为研究成果、老年品牌价值排名。

  我们的平台优势主要有,一是已经具备影响力的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工程;二是城市化委员会优质的国际化资源平台,未来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也要增加国际交流;三是专家、企业家资源;最后是强大的融资平台的支持。

  对于蔡秘书长提出的“创龄”这个概念,我听后觉得非常新鲜,这是个新名词。看看它的概念解释就能理解什么叫创龄了。创龄一词来自日本,以不受限的精神年龄开创第二人生,强力主张老人不应被视为没有生产力,徒增社会负担的族群,相反,实际上大部分老人都愿意继续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生产力的创造活动,创龄以全然不受限的精神年龄正面思索人生课题,继续追梦,开创充满挑战的第二人生。创龄者能够秉持自信,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我觉得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一个词。

  关于机构的名称,备选了几个,一个是创龄产业研究中心,一个就是健康养生养老研究中心,还有一个就是健康创龄产业研究中心。请大家发表看法。

吴银河:健康创龄主题鲜明

北京坡顶山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先说,我觉得最后一个名称好。作为我们南方人,比较讲究兴旺衰退这样四个四个字连在一起,四个字以后是兴旺,四个字以后,第五个字、第六个字是好的,然后七个字八个字就不好了,再接下去,九个字、十个字也不好,11个字最好,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另外,健康创龄,名字比较响亮,而且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主题比较鲜明。

曾涓灵:健康应放在研究首位

北京生辉九合健康科技养生养老事业发展中心总经理

  我赞成健康创龄产业研究中心这个名字,确实非常好。我们现在做的老年产业,其实是做未来的趋势,并不能只是面向现在的老人,所以说在观念上、在时间上、在空间上都要有前瞻意识,要以未来的中老年人的需求为主,因此,以健康为主导,这是今后中老年特别需求的大消费。我们现在做健康创龄的研究,一定要打破现在的思维,研究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而健康一定要放在首位。因为老龄产业没有健康做主导就没有市场和出路,而且非常难运营。只有把健康提到首位,把健康服务做到做好,营运模式和盈利模式才能出来。现在,公立养老院做不起来,就是对老人的健康和服务做的不到位,健康服务问题没解决好,老人住进去得不到健康的管理、精神的养护、心灵的安慰,亲情的温暖。

  我们国家最大的包袱是医疗和健康费用高的问题。我们研究老龄产业,一定要加重对健康管理在养老住区的“未病预防,已病救治,慢病控制”的体系研究,这样,对投资养老产业的企业来讲,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就能够建立起来,投入与产出形成良性的循环,为中老年的养老提出可落地可复制的模式,那么,我们研究中心的工作就有实际的意义。

罗青云:研究中心要聚焦数据分析

上海嘉年乐老年商城总经理

  对于研究中心的名字,我也觉得健康创龄很好,但是我们研究中心的服务方向,或者说我们研究的主体、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需要明确。目前列出的研究范围太宽。我们嘉乐年2011年创立,前面几年比较艰辛,今年是第三年,已经有很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看中我们进行投资。其实,资本对养老产业很关注,也愿意投,但是投哪个方向、怎么去投,没有方向,因为像老年用品、养老机构等,效益并不好。咱们这个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要能够帮助他们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将行业细分报告提供给投资机构,由他们来投资。我们是不是将这一块做一个重点的突破?

于洪强:建立标准,占领行业制高点

阿克佩罗(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是做养老健康设计的,我同意罗总刚才说的,就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是什么?可能许多东西都在我们产业研究范畴内,但首先要做什么是最重要的。罗总提出第三方的概念,现在很多研究机构都在做第三方代理。像现在的互联网、物联网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智能家居的出现,对养老将是一个颠覆性的革命。因为我们可以在家养老,通过智能化让养老变得简单,即使儿女在国外,也可以通过家居智能化帮助父母做事情。这对现在的产业,包括对我们设计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另外,我们需要投资方像房地产商、基金等,和我们一起推动这件事情。这些年,尽管已经有一些老年住宅,但很多老人不愿意去,因为在那里,似乎大家都在等待着离开的那一天,今天看到有人走了,明天又看到有人走了,心里很不舒服。所以,我们在做规划设计的时候,开始做社区的概念,让它成为一个混合居住区。并且通过互联网智能家居,完全可以将年轻人和老年人融合在一起,不过我们要找到融合创新点在哪里。因此,我们首先自己在设计上去研究。其次,与不同行业的人一起研究如何在产业链条化上将它做丰满。接下来,我们将研究行业标准。我认为这是我们这个研究中心应该去做的事情。因为标准建立之后,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在整个业界就会占领制高点,就会有很多人与你合作,共同推动这件事更好地向前发展。

杨志勇:研究中心要跨界融合

天津黑马行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觉得这个研究中心的服务平台应该具有孵化器的功能,或者像孵化器。因为我现在从事的行业,有一个产品模式就是科技企业孵化的模式,主要是做科技项目规划的,我觉得咱们研究中心架构下列的不同的事项也是做一部分创新和规划的孵化功能。

  我们黑马行云主要从事防伪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与现有中国同行不太一样的是,他们是一些传统的方案技术,比如做品牌防伪。我们是纹理防伪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但这种纹理防伪技术要通过互联网进行验证。在做成果转化时,我们把纹理防伪和二维码或者是RYD技术集成在一起,通过现在的智能终端,比如手机、扫码就能查验真伪了。后来我们发现,我们实际上做了一个物联网推广平台,消费者查询信息的时候,就进入了我们的物联网平台,这样,我们就可以做精准的信息推送。

  所以,我建议研究中心要将跨界融合考虑进去,侧重理财、休闲等方面的内容。 

李鹏飞:研究中心要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智囊机构

深圳老爸老妈手机总经理

  养老现在走入了一个迷途,不管是公立私立养老院,还是养老房地产,老人不愿去,因为我们中国人难逃落叶归根的情怀。举个例子,我岳父去世前,医院条件非常好,但他说要死也死在家里,不然魂魄就散了。我身边基本上90%的老人都是在家里走的,因为家里才有真正的临终关怀。其实,很多老人每天想的都是过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我认为养老是个伪命题。另外,我们现在普遍存在被“老养”的情况。所以我要谈的有以下六点:

1、中心的定位

  我建议研究中心要立足已建的优化,新建的努力跟上规划,未建的给予专业化的意见和建议。

2、中国居家智慧养老平台介绍

  深圳老爸老妈公司研发了中国首个居家智慧养老平台“关爱行50+OS”,平台已研发三年了,包括软件、硬件、设备、系统整合等,并已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商业期。在智能化方面,教会老人用智能手机是我们最初的一个想法。通过将智能手机的操作、功能简单化。后台则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性化服务支持,通过对大数据、云端网格化分析,实现精准的服务投放、精准的需求定位。同时保障接受者不觉得被侵犯,提供者不觉得被为难。

3、养老服务模式的探寻

  提倡自主服务,鼓励互助服务,引入社会化服务,促进子女至亲服务。借助于O2O实现:信息科技集约化,降低经营者运营成本,降低受服务者的消费门槛,扩大受服务对象,最大程度方便被服务者的日常生活,获取更高品质的服务。

4、养老服务阶段探索

  养老服务历经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服务,再到互动服务,最后强大到神经元化服务,即从智能化走向智慧化的成长过程。这些离不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介入。

5、养老养小不应被分开

  养老养小不应被分开,设想以下一副场景:幼儿园的左边是养老院或者社区老人活动及服务中心,右边是中小学,对面是医院或者社区医保机构,周边都是熟悉的生活环境。子女早上将小孩和老人一起送去托儿、托老,孩子在上课,老人在活动中心有管护下娱乐休息吃喝,等孙子放学,一起讨论各自的子子孙孙,老人孩子有意外可以就近就医。子女上班通过智能手机随时可以掌握到父母和孩子的活动和生活状态,下班了,老人可以接了孙儿等一起回家,有自主能力也可以自己带着孙儿边逛边玩悠哉悠哉回家。回到了家中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天伦……这是一副多么和谐之图画,需要很大的投入吗?其背后的商机会少吗?爱心和利益能不相辅相成吗?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啊!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6、老人消费模式的探索

  我们一直在探索老人消费模式。老人到底需要什么?个人认为,首先,科技产品的虚拟、简化有助于提升老人对科技产品的认识。第二,建立老人消费模式要更多考虑老人心理,不能想着把老人掏空了。我一个亲戚今年70多岁,很有钱,儿女都不让回去,说“只要有钱一切就行”。有一天,自己打水绊倒了,起不来了,也打不了电话、喊不出声。三五个小时后,家里来人才把他救起来。获救后她说“看来有钱也不行,还是人重要啊”。所以,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人,我们要致力于建立真正的、互动互助的、有人情味的服务。

  我们今天要动脑筋尽孝,要从提倡自主、鼓励互助、引入社助,联系子女,智慧尽孝。就是说,把所有的东西拉回到原点,从吃喝住行解决起。

  最后我认为研究中心应该成为一个智囊机构,有一套东西,影响规划、养老产业设计、包括保险、金融等行业。对于机构的名称,我建议可以是中国健康创龄产业发展研究院,借助于城市化委员会的平台和资源,扩大影响力。同时亦彰显机构的常态化,专业性和权威性。

洪振斌:建立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养老模式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内部主任

  研究中心要围绕着老年人的问题,找出老年人问题的核心,围绕养老的功能去建设。目前大部分社区建有幼儿园,但缺乏老年设施,这是应该大力推动的,为什么不建老人院呢?把他们放在一起,老人看到小孩,小孩也能看到老人,而且年轻人既能接小孩,又能接老人。我觉得社区里最缺的是这些东西,这需要在座的一起去推动。将来对老年地产的服务要做成一种模式,可以复制,更好地服务老年人,让不同年龄的人和谐地生活在一个社区里。另外,像我们南方都有祠堂,老年人去世后在家里不方便,祠堂可以用来办理丧事,那么社区能不能也建起类似祠堂这种功能的设施,在房地产开发的时候,就把它考虑进去?

  我认为,养老地产的开发是不合理的,不能把老年人跟年轻人分开。中国的传统是什么?四世同堂,五世同堂,这是一个最稳固的家庭体系,因为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照顾孙子,其乐融融,儿女可以安心工作。这是多美好的和谐生活,也是我们中国几千来传承下来的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人性化的养老模式,西方国家都在研究它,为什么我们偏偏要丢弃?建一个纯粹的似乎要与世隔绝的老年公寓?我们不可能像西方那样。现在都是一个小孩,将来谁来照顾老人?肯定要跟子女住得更近一些。方便照顾,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可以将医疗服务体系建在社区里,许多已经建好的社区可以完善这些功能并加以改造,满足要求,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制度,加快立法,形成规范和标准。我不提倡刻意开发老年地产,将来是行不通的。中西方文化不同,社会保障体系不一样,研究中心一定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中国文化的养老模式。我们这个研究中心要积极建言献策,形成报告,引起高层注意。

交流探讨

  于贵红:我们润土从2011年开始,一直在做中国城市老人的养老基本模式研究,采集了大量的样本,形成了一个居住模式研究报告。主线的结论是,老人的理想居住模式是混合式的居住模式,它是最符合中国人的养老模式。老人跟子女之间居住的距离多远合适,我们常常会说一碗汤的距离,但是一碗汤的距离到底是多远?随着时代的不同,一碗汤的距离还是有变化的。这其实涉及地产开发,就是邻里关系或者说整个社区里的关系怎么安排。像老人,还是希望跟子女住在同一小区或者是临近小区,不希望住得非常远,但即使在同一小区里面,他们不愿意门对门,而是愿意住在不同的楼里。这实际上表现了老人空间的独立性,他们希望有一定的距离,尤其对于健康老人来说,不用真正去给我做一碗汤。当然理想的社区叫亲情社区。

  未来,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可能要更扩散。我们实际上是在城市化委员会这样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来做,需要破解一些课题,真正的破题应该从老龄产业这个角度来破题,而不能从地产开发破题,因为从地产开发破题已经证明是失败的。我认为,为老人提供服务,提供的不是一间房子,而是家的感觉。

  李鹏飞:其实讲到传统,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西方有教堂,现在教堂还在,而我们的祠堂去哪儿了?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大陆把老人住的地方叫养老院,我不知道西方怎么称呼,但在新加坡、日本,叫老人院。没有叫养老院的。第三,在传统居住中,老人住上房,就是让老人住一套房子里面最好的房子。还有,以前,大家族都有耄耋堂,像长老会一样,现在,这些都去哪儿了?

  蔡义鸿:到201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按城镇常住人口算已达52.57%了,但按户籍人口计算只有35.33%,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我们许多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还很欠缺。但是从中共的十八大之后,这种状况将得到彻底扭转。也就是说,在十八大之前我们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几乎全部都用在了大、中城市,很少用于小城镇,更不用说农村了,现在开始要投向农村了。当农村的基础设施健全后,农民是否愿意进城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农民进城的痛苦指数很高,幸福指数很低。我预测,中国的逆城市化的规模可能会很大,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大。加上中国人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所以,我们这个研究中心要考虑逆城市化的因素,做好这方面的预测研究,或者说趋势研究,与国家政策、农村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相信一定会引领行业的发展。

  罗青云:人们来到城市来主要是为了就业,还有就是娱乐消费方面比较健全,年纪大了以后,需要的是健康,有一个好的环境。像蔡秘书长讲的,如果是农村的问题破题了以后,我觉得老年人的逆城市化进程可能会加快,这是一个方向。

  曾涓灵:我再补充一点,关于上面细分的板块,还是把健康管理加进来,因为健康管理现在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政府已经有文件出来了,健康产业以健康管理为主。未来的趋势绝对是以养生为主,中医文化非常值得弘扬,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也一定是今后的老人推崇的东西,就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过完一生,哪怕终老的时候都是健康的,不痛苦。国外叫健康管理,我们就要把这一套东西完善好,这对我们国家也将是非常大的贡献。所以说我们的导向很重要。

  还有就是,我们的定位非常重要,我们要策划先行,赢在起点,内外兼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