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市民·市场·市长”这个主题,结合市民就是市民化;市场是两个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以及消费、生活和文化市场;这两个问题给我们市长们提出什么挑战,我们城市怎么管好,为什么出现城市病……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政府应该注重社会效益,我曾经跟朋友调研过,对城市而言,农民工是负担还是机会?比如,在深圳的某一个街道,95%以上都是流动人口,本地的原住民只有不到5%,政府部门的压力很大,因为流动性太大了。我就问,你觉得这究竟是包袱还是机会?他想了5分钟才回答这个问题——说是“机会”。而在两年后,各个大城市就开始抢人了,事实证明人力资源对城市而言是一个宝贝,要提高城市化质量,人的流动性非常重要。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也有一个例子,在农村大家都有养鸡,那每家都会有多余的鸡蛋,如果让鸡蛋只在这些人内部交易,肯定是卖不出好价钱的。当前,几乎所有资源流动都是农村流向城市,我喜欢用一个词叫“单向高速路的流动”,导致了如今的城市患“城市病”,农村则患“农村病”—空心化。城市向农村的输出流动有没有?很少很少,往往只输出了一些制度、管理、指示。企业家也好,知识分子也好,想到农村去买一套房子,不可以;想去农村买一块地自己种点喜欢的作物,很麻烦。现在是能租赁、租借了,是一个进步,但还不够。最制约人力资源流动的问题是户籍制度,虽然改了,但实质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福利内涵并没有改,今后在这个障碍破除之后,剩下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制度。刚才用鸡蛋理论来讲农民的问题,那么农民手里最大的资产是什么?是土地以及宅基地上面的建筑附着物,就是农民自己的住宅财产,这笔财产对于农民而言是巨大的,但它不能流转,不仅不能流转,而且沉淀在了农村。因此,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
关于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我谈点粗浅看法,我认为,我国沿海城市的发展将会进一步聚集人口,农村人口会向沿海流动,而沿海周边的农村地区可能下一步就会出现乡村振兴,引起城市人口向这些农村地区聚集。乡村振兴,在哪些地区率先振兴?我认为是两个,沿海地区、宜居地区。这些地方宜居,生态、空气环境又好,产业发达、信息互联互通,特别是5G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给人类带来美好的乡村生活。关于刚才程道平老师提出由城市化委员会牵头推进市民化标准的建议,我觉得非常好,委员会一直以来在做这方面工作,去年底推出的《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中,市民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会后我们深入研究展开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