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斌: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产业部城镇化处处长、博士
城市化委员会国际交流专委会专家顾问
政府的评估跟社会化智库的评估不一样,政府的评估对官员的升迁影响非常大,智库的评估更多是站在第三方,比较客观地来看我们城市化的质量到底是什么程度,短板是什么,有哪些时代的命题要回答。《评估报告》正好契合全国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命题。我觉得这很有时代意义、政治意义和政策意义。
《评估报告》里面有难点也有亮点,难点是定性比较容易,可一旦定量争议就多了。认真看这个报告,这里面是以人为核心。指标也是围绕人来设计的,它弱化了经济,但经济发展还是占了一大项,因为不谈经济对中国来讲是空谈。这里面的指标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谈到了收入问题、失业问题,还谈到了万人专利,这些指标挺新的。像万人专利跟现在的创新能力,包括营商环境建设挺契合。包括生态环境、城市安全,以前大家很少考虑这些问题。
通过评估可以把大家的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公共服务意识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这也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因为中央也总是在强调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像海南、甘肃这些省也排在前面,因为这里面存在幸福感的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大胆地承认,如今的评估体系还不够成熟,当然可能以后也不会完全成熟,因为指标在变化。30%城市化率遇到的问题,跟60%城市化率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第二个是衡量尺子的问题,从直辖市到省级市再到城镇群,你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可取,这个要有所解释。
总体来讲,如果从问题导向角度来讲,我觉得报告值得尽快地发布,这是城市化委员会自己的声音,怎么把城市化质量上升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高度。
建议在指标上将一些新指标体现一下,比如说公共服务质量。幼儿教育,我看这里面没体现,现在幼儿教育,老百姓比较需要。现在很多民办幼儿园也实行普惠制,消费压力下降了,但质量不知道怎么样,因为还没有考察,这一块要有所体现。包括养老问题,我看对老年人的指标体系比较多,对新生代指标体系比较少。
我觉得还有三个要突出,一个中国城市化问题要突出中国特色,包括很多领导讲的城乡二元问题、城市内部的二元问题。再就是突出城市在全球的定位和不同的作用,包括直辖市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城市群也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当然,我们城市化质量是从以人为核心这个角度来评估,有没有可能把城市对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包括进来。如果从人这个方面来讲,城市发展有没有更好改善农村老百姓生活条件,东部沿海解决得还不错。往往城乡融合比较好的地方,城市化水平也比较高,经济发展质量也比较高。往往那些城乡问题解决不好的地方,城市化质量也有待考虑。 第三个突出就是突出这个阶段性和区域性。我们考察很多城市化质量的时候还要跟城市的阶段结合一下,增强它的解释率,甘肃、海南数据为什么是跳跃性的,不一样,要有一定的解释率。
然后是未来,下一次有没有可能在创新能力建设的评估上,在经济发展里面,比如说研发占GDP比重,基础研究占研发比重要有体现。对周边城乡带动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城市群包括中心城市,现在国家定位很高,城市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我觉得这个报告不能过于追求完美,否则再等八年也干不出来,大家都说好的报告不存在,关键价值就在于要回答我们现在很紧迫、政府还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但又需要重视的问题。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以人为核心,这五个角度提得挺好,《评估报告》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