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顺德蝶变(VII)顺德的再城市化
时间:2014-10-09 10:00:33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 

  “无中生有拓产业,优美环境建小城”,2009年,顺德区委书记刘海用这样两句话概括了他对于顺德未来产业转型,城市升级的再城市化,或者叫二次城市化的思路。

  大树底下长什么?

  城市发展贪大求洋,这是全国的通例。据说在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曾有183个提出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设想。也有不少小城市将建设“中等城市”作为自身的城市理想。也曾有专家为佛山市提出一个“广东第三大城市”的目标。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在城市定位和规划建设方面只重规模、不重特色,宁可退而求其次、求其三,也要追求规模的遗憾境地。这种浮躁的情绪不仅达不到凝聚人心共创大业的效果,且最终将令城市错失宝贵的时间,留下严重的后患。

  其实,在广州这棵大树之下,任何追求规模的冲动,都是不理智的,都会失去对自身独特优势的判断。早在1999年,顺德市决定建设德胜新区的时候,其动因主要就是因为顺德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作为广东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试点县级市,顺德城市建设明显落后。按照当时下达的一大堆指标来看,有三分之一已经达标,有三分之一花点力气可以达标,有三分之一不真真正正下决心是无法达标的,难点就在于城市建设。按照现代化指标,顺德在城市建设方面最为滞后,当时,一些经济先发的镇街,用地已经很紧了,但城市建设的效果非常差。德胜新城建设的决策是当时顺德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抉择。

  新城之外的各街镇又应如何发展呢?顺德处在广州与香港之间的珠三角腹地,很难整体形成一个大型城市。相反,她的水系纵横,河涌丰富,将全域800多平方公里分成了十个街镇。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曾提出,顺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座“大城市”,她的基因中存在着一串特色各异秀丽的小城所组成的“网络城市”。顺德的特色是“水乡、制造、人居”,顺德的城乡之间完全可能“有乡有城,水乡水城。近悦远来,和而不同”。

  虽然地处“顺德门户,广州近郊”,但北滘却没有去从众跟风,打广州概念建住宅大盘。北滘清楚,自己在区位上既与陈村、乐从那样可以直接融入广佛大都圈的条件有别,又非大良、德胜可以成为一个区域的经济政治中心。人道“大树底下难成材”,但大树底下却可以长出最好的碧螺春,因此,广州的近郊是有可能发育出最有魅力的小城市的。100年前,霍华德在现代城市规划重要的奠基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对综合了城市与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形态备加推崇。2005年,美国城市史家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就说到,从人类城市的历史来看,未来最富魅力的地方一定是一些地处大都市圈内的小城市。北滘提出“智造北滘,魅力小城”,恰恰符合其自身的特点。迄今也是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而北滘提出建设的“魅力小城”与其恰恰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过行政体制改革,顺德似乎有个再次崛起发展的机遇,北滘的工业设计探索也可以看作是顺德再城市化的先导。但身处广州、佛山两个城市辐射范围的顺德依然面临巨大的城市化挑战。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提到,“广州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并且强调,“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这样看上去,广州和佛山在高端城市定位和功能布局中较之其周边的南海和顺德有着不容置疑的明显优势,大城市的“马太效应”,将制约顺德营建高端产业支撑城市的发展。

  正当广东全省掀起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的热潮时,北滘也在开始反思自己的崛起成长之路,寻求转型突围之法。也是2007年,一个土生土长的顺德人徐国元成为北滘镇委书记。上任伊始,他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找来外面的专家学者,帮助他重新认识顺德、认识北滘。作为顺德生、顺德长的本地干部,徐国元对顺德的筋骨脉络可谓熟悉,对现有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有所思考,不过也正因为此,才必须请外来的和尚来把脉,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年,北滘镇政府正式委托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开展北滘镇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也正是从北滘开始,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的刘宪法、曾真等研究人员,发展出一种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他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走地”,也就是社会学所说的“田野调查”,此后成为城市化研究所必做的功夫。此是后话。

  2010年10月19日,广东省委政研室副主任陈子季来到顺德北滘 ,看到了广东工业设计城的迅速发展,他走了新城区、走了乡村社区工作坊,看到了北滘在产业、经济、城市建设、乡村环境与社会建设方方面面扎扎实实的做法,这位久官京师了解全国情况的学者型官员,感慨地开玩笑说:“你们别‘藏’得太深了”。

  徐国元在陈子季要求之下,推托不过,脱口讲出了七个字的体会:“未来、全面、城市、人”。

  “未来”:有些地方政府成天忙于昨天的历史欠账,有些地方政府急于当下的发展,北滘没有多少历史包袱,所以可以想想未来。

  “全面”:今天的基层政府,考虑问题必须全面。比如政府购买服务,让民营的车跑公交,如果只按市场经济的规则他就只跑中心区,服务不会好。现在我们让运输公司只管服务,政府抽人去收钱,收入多了奖励给车主,效果就好多了。今天,民生已经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政府的职责已不仅仅是发展经济。北滘就像一列“魅力号”动车组,不同于传统单单以“经济建设”为火车头,拉动后面各项事业发展的模式。现在北滘的发展是“动车组”模式,“经济”、“城市”、“民生福利”、“社会事业”等这些“车组”都具备独立的动力系统,既有各自成熟的模式和特色,又相互协调、有机联动,共同提供强大动力,推动北滘加速发展。现在摆在北滘面前的,是已经铺好的“高速轨道”,如何快人一步,争抢机遇,领先发展,在一段时期内将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需要加深思考。

  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推动北滘产业和城市转型的同时,北滘在民生社会建设方面也在进行和开展着诸多的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看来,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经济、社会、民生、文化,各个方面都很重要,不能顾此失彼、孤立地去做某一方面的工作。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配的差异性也要求政府要在民生社会建设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因此,除了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尝试、提升服务水准外,北滘在社区建设和社团建设方面也都进行了一系列具体务实的工作。北滘的基本思路是结合“美化家园”工程,尽量将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延伸到城乡居民居住生活的“社区”,如果在每个社区的范围内将环境、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做好,那么区域的整个水平同样会有质的提高。在社团建设方面,徐国元的看法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当人们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后就会在精神文化方面产生需求,对于大家的兴趣爱好,政府应该进行支持和引导。目前北滘已经有了大大小小35个社团,居民有共同爱好就可以申请登记一个社团,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补贴。镇政府每年也会组织“社团大比武”,让不同社团之间和社团与社会之间有一个展示和互动的平台。经常参加广场舞蹈活动的同天总经理韩凤琴觉得,北滘在开展群众社团活动方面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政府在其中确实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广场使用的音响和舞蹈教练都是政府出资安排的,有兴趣的居民只要到点过去参与就行了。

  “城市”: 美的总部大楼落成的那一天,我说:过去我们服务企业是靠资源靠政策优惠,未来要靠城市型的服务。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一切思维要按城市化而非工业化的标准。

  “人”:人是未来,人是城市的核心,如何发挥人的作用。如何为人做好服务。

  北滘在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30万的人口规模,创造了百亿规模的GDP,2010年,工业产值更是高达1300多亿元。一个镇创造了相当于内地一个地级市的经济产值,这种行政级别和经济体量的逆向反差不得不让世人对北滘刮目相看。数字指标的考量总是有些单一片面的,置于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往往就显得捉襟见肘,骄人的数字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北滘无疑是顺德、珠三角乃至广东发展的一个缩影,省委书记汪洋将广东经济比喻为一个“大胖子”,借以指出其经济体量虽大,但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弊端。那么,北滘呢?北滘地处珠三角中部地带,而且是珠江西岸拥有自主品牌的家电制造基地。北滘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镇长冼阳福深有体会:“产业发展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在顺德似乎是突然之间显现出来的。2005年开始土地吃紧,到2006年就基本没有了。粗放式的扩张当然有它的好处:为总量提升打下基础。同时也要看到问题,就是拼命开发,而且基本都是单层厂房,这种粗放式扩张的后遗症与代价太大了。经济与社会发展最怕沿着惯性走路,路不够宽就是拓,3米不够5米,三车道不行五车道,没有想是否还有其他路可走。现在北滘想明白了,我们要走的是一条通过营造环境,吸引人才,培育新型产业的路。经济发展从转变环境入手,环境不行其他都不行。三流人才三流项目,广州不要深圳不要的才来顺德,还会和你讲价。顺德在环境上最缺的是什么?是好城市。顺德没有一个中心城区,没有高潮区。所以我们北滘要营造环境。城市不能光搞房地产,要有产业的内涵,引领产业走向高端,工业设计这一个主题能使城市走向高端。还有总部经济,美的就是第一座大企业的总部。这两条支柱就能唱出美好的明天”。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传统计划经济的30年,即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市场驱动,但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完全市场化的模式无法实现整体资源的优化,也无法带来全民的福利、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政府的主导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后发社会或既有问题丛生的城市。无论从国家未来发展的导向还是从现实客观的条件考虑,今后城市化的重点可能会在城镇层面展开,一方面未来中国还有几亿农民要走进城市,另一方面现在大城市无法完全容纳的人口也因为社会条件的改变很难再返回乡村。这给中国众多小城镇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而且也是挑战。是做大城市的附属配套还是做相对独立的小镇?只能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并考虑到周边未来可能的发展,在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上因地制宜作出抉择。

  虽然政府作为第一推动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城市和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与方向引导,但同时更应注意尊重市场的规律,不能脱离实际甚至越俎代庖。北滘的实践看似经验但却不一定能在其他地方复制应用,应该注意分析顺德广东工业设计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概括地说,北滘只是在中国加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进行了一次有意无意地拟合城乡裂痕的探索,它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前30年乡村工业化的积累,以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府的积极主导,进行的一场从“产业重镇”到“魅力小城”的全面转型提升,其中又以具有象征意义的主导产业——工业设计为抓手带动原有制造业的提档升级和整个城镇的优化改观。即以财政和产业基础保证城市化的发展动力,而创意产业和新人群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注入精神内核。

  北滘“上轨道”

  武广高铁开通后不久,北滘镇委、镇政府的同志一起尝试乘坐了一次,他们的心情异常激动。从广州南站到北滘仅需要20分钟,而广州到长沙仅需要2个半小时,到武汉也仅仅3个半小时。此刻,沿线几所大学的设计学院院长正筹划着在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合作项目。武广开通之际,北滘已经先期“上轨道”。未来,北滘不仅要主动融入广佛,而且要融入华南和华中。这是一个开放时代的机遇,但同时也挑战着长期以来偏居岭南一隅、凭自身实力特力独行的顺德人。

  按照相关的研究预测和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将形成若干城市群,在中心城市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将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尤其是郊区化趋势的出现,中心城市周边的诸多新市镇将可能应运而生,并通过便捷的轨道交通或公共交通与中心城市形成密切的联系。新市镇是按小城市的要求建成规模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人口规模在10万-30万的现代化城镇。香港在过去的30年间先后兴建了9个新市镇:荃湾、沙田、屯门、元朗、粉岭/上水、大埔、将军澳、天水围和东涌。它们依靠铁路、地铁等交通与港九主城紧紧地连在一起,布局合理的空间格局,舒适的生活环境、便捷的交通让这里的移民感觉自己就是这里的主人,这个地方就是自己的家。在目前的广珠轨道交通规划和佛山轨道交通规划中,北滘都设有相应的站点,这使得北滘成为珠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交通节点,而北滘的产业基础又使得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未来这里的新市镇不会成为有名无实的“卧城”。

  当然这里提到的所谓“新市镇”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小城镇”概念有所不同,这里提到的建设“新市镇”是另外一种发展思路和模式。小城镇的概念是与针对乡村工业化相伴而生的,小城镇面对和服务的群体主要是本地人,所谓“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而新市镇的概念更加突出“城”的色彩,新市镇的主体不仅有本地人,还包括来自天南海北滘的外地人。正如北滘通过工业设计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设计师、小白领来此工作生活,以新产业聚集新人群。

  日本规划大师横松宗治先生,曾经忠告众多中国的高铁新城:从日本和德国的经验来看,高铁并不会给沿线城市带来普惠式的拉动效应,相反,倒是多数沿高铁线的城市被高铁边缘化了。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也发现,法国巴黎到里昂的高铁通车后,收获最大的是里昂,而沿线的中小城市受到的是两端大城市“空吸”的效应。

  当然,轨道交通时代的来临将大大推动几大都市圈之间的联系和往来,使得中国的城市化加快推进。武广高铁铁路已经投入运行,不仅将武汉与广州之间的旅行时间从11小时拉近到3小时,而且也将逐步带动高铁沿线城市的发展,为中心大城市与沿线城市的协作发展创造有力条件,这将大大加快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作为京广高铁的一部分,武广高铁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两三年从北滘京到上海,从上海到武汉、成都、昆明的高速铁路都将建成通车,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引领我国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随着高速公路和轨道时代的同时推动,珠三角空间“上轨道”的大趋势基本形成,但思想是否同样能“上轨道”,能否抓住高铁机遇将大城市中心区可能疏散出来的高端功能承接下来。这将不仅改变顺德原有的城乡格局,也为各个镇街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规划中的广珠城际轨道将经过顺德的东部地区,这将把广大的农村地带拉入大都市区,以往顺德是“顺德之顺德”,未来可能成为“广佛之顺德”,甚至“珠三角之顺德”。武广高铁广州站坐落于番禺,距离北滘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从这里乘车只要3个小时就能到达武汉,这使得华中独特的教育优势和人才资源有可能延伸到北滘,与这里刚刚起步的工业设计产业形成互补效应。目前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与华中若干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将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到北滘实习工作。这是个良好的开始,未来随着高铁的进一步延伸,不仅人力资源的瓶颈可以在“运动中”解决,而且大量新人群的到来将给北滘注入新的活力。

  新加坡规划大师孟大强先生,如今常常走在北滘的街头巷尾,他已受聘做北滘的城市规划顾问和广东工业设计城的顾问。这位参与过欧洲一些城市战后重建规划、亲手规划了深圳华侨城的规划大师,非常讲究“吃喝玩乐”,他说,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人怎么可能给人们规划一个有趣的城市呢?他还说,一个规划师心中没有180个城市,又怎么能把别人好的东西学来呢?在北滘,他所选出的最美的地方不是高楼、大道,而是小河涌。每一次孟先生来北滘,徐国元再忙也要抽时间陪他坐一坐、走一走。孟大强在北滘遇到了知音,而徐国元感到智慧撞击的快意。孟大强觉得,未来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的因素,国内各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非常迅猛,未来八年内,上海地铁的通车里程将是伦敦的2倍,日本的3倍。目前佛山轨道交通规划的初步方案已经出来,其中在北滘境内的站点设计为“地上式”,孟先生对这样的方案持保留意见。在他看来,轻轨从表面穿城市而过将破坏城市的“整体性”,带来一系列后果,还是考虑下沉式比较稳妥,虽然造价可能会更高。但他同时指出,轨道交通的站点将成为未来人口聚集的重要节点,目前从规划上看,北滘境内的站点基本在老城的东北滘方向,未来步行系统的走向应该尽量考虑这一因素,尽管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做到与地铁站点完全连接,但至少应该未雨绸缪,充分考虑老城向地铁站点周边“自然”发育的可能。

  “智造北滘,魅力小城”

  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头脑风暴,多少次的锤炼,这八个字如今出现在北滘的标识、会场、印刷品、街头,成为一个呼唤人们奔向明天的梦想。

  敢于将自己的城市理想定位为“小”,这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这种勇气来自于对区位禀赋的准确理解,来自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的深深挚爱。当众多的城市在追求没有实际内涵的“大城市”、或者“中等城市”时候,北滘提出的“智造北滘、魅力小城”恰恰是要做“最好的自己”。

  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镇委书记徐国元做了这样的诠释:“智造北滘,魅力小城”简单的八个字,浓缩了北滘整个发展思路,串联起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工作。“智造北滘”的重点在于“智”,以智慧和创新再造一个全新的北滘。实现“智造北滘”的关键抓手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呈现出更迷人的“微笑曲线”,就是以雄厚制造业为基底,不断向紧密衔接的两个高端迈进。即:左边高端是以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为代表的技术管理创新领域;右边高端则是以现代物流业和城市经济为代表的营销流通服务领域。向两个高端的迈进,反过来也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方向提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是实现产业丰盈化,而不是产业空心化。家电业、制造业是我们的根基,是工业设计等具有先导作用的产业成长的前提。我们有可能、亦有信心继续做大做强。过去一年里,我们大力推动创意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丢弃传统优势,例如制造业。我们是希望借助这样的手段,将传统优势转变为新优势,将制造业继续做大做强。

  “魅力小城”,是北滘现代产业体系相对应的现代城镇生活形态,充满国际化、人性化、现代化、人才多样化的气息,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汇聚、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结合、本土传统文化和外地文化融合的地方。

  如何制定城市战略?这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能否实现。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竞争在世界范围内越演越烈,因此像悉尼、迪拜、香港等一些世界名城在制定发展战略中都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叫作“愿景导向”,它的特点在于,战略的核心是竖立一个激动人心的愿景,在这个愿景之下,依次布署一系列的战略行动。与以往从历史的趋势推导未来的规划方式不同,在竞争分析的基础上树立城市愿景、提出一个激动人心的奋斗目标,是当代城市发展战略制定中的新趋向。

  “智造北滘,魅力小城”,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愿景。它提出了奋斗的目标:“魅力小城”,也提出了实现的路径:“智造北滘”。既描述了城市,也讲到了产业。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得到了上下的响应。

  只要是深入地研究了区域的发展阶段,把握了转型的方向,就一定会得出相应的结论。从顺德要着手的“南方智谷,一河两岸”,到广东的“转型升级,幸福广东”,都印证着这个大转型的进程。

  今天,只要我们每隔不久走进顺德北滘,一种成长中的新城市风采就会不断地向我们显示她的改变:2009年初,一个在旧厂房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工业设计园区出现在北滘工业大道南端,它给这条货柜车川流不息的厂区道路点上了一笔后现代的地标,不久一家叫做“蓝海会所”的餐厅出现在园区的临街处,于是整个工业大道上有了一家品位不同的餐馆,傍晚在充满先锋气息的落地窗内可以享用一杯味道正宗的卡布基诺咖啡。北滘老城中,那条最具人气的跃进路两旁加上了线条简洁、极富设计感的路灯和花槽。

  2010年底,工业大道瘦身的方案,从新加坡规划大师孟大强的笔下搬到了现实,适度收窄的机动车道在两侧新增的步道与整齐的路牙衬托下,配上黑色的柏油路面与黄色的车行线,令人耳目一新。整个大道完成了漂亮的转身。而昔日里宽得失去了尺度感的南源路,而今在中间增加了一条绿化带而变得从容、宁静。

  2011年,工业设计博物馆、工业设计研究生院都将先后在北滘动工,由工业设计所体现的“智造北滘”,把一座“魅力小城”就这样一步一步带进了我们的视野。

  希望北滘通过产业更新与城市再造,成为下一阶段珠三角的“被投奔城市”。北滘的另一个老朋友,广州全创班尼的肖建恩,用三个词汇描述了他心中北滘的方向:转型——转折——革新(Change-turning-revolution)。

  挖掘城市价值,吸引人才,成为广州大都市区中的一个独特区域,成为创新文化中心。肖建恩的观点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对于破解中国半城市化三极困境要从工业城镇入手的理念,异曲同工。如果有更多的工业城镇变身为“魅力小城”,中国的城市化就一定是中国与世界的福音。(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