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我们更需要系统的规则红灯
时间:2013-04-19 21:54:45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王丹雪 

    南京进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一位闯红灯大妈不以为然地对交警说:“闯红灯怎么了,我都闯了几十年了,要你管。”(4月17日《现代快报》)

    这位大妈的淡定冲撞了我们的观念,她轻轻地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惭愧。我们一直以为闯红灯的人会心有不安做过街老鼠状,却没想到如此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这不是南京一座城市的问题,这位大妈亦非特例,中国人学习过马路基本是一个逆生长过程。幼儿园和小学生都会自觉遵循红绿灯,从中学到成人之后,人们过马路的随意指数和年龄几乎成正比关系。学校的规则意识何以被社会文化瓦解?原因无外乎社会上的一些“无规则意识”导致的破窗效应。从某些政府机关到个别司法实践,从衣食住行到城市建设,现实中一些本该被严格约束在规则之内的事实,公众却经常在制度围栏外发现几株旁逸斜出的枝桠。这毋庸讳言也不必列举。

   规则其实就是社会习惯,社会习惯即社会心理。一个人的习惯不易养成,一个社会的文明习惯同样不易构建。破坏这种习惯却轻而易举,只需在规则的天平上轻轻投下一颗小石子,社会心理即告失衡。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不是不明事理,而是因为某些违规行为破坏了规则的平衡。商鞅变法之前,城门立木的根本目的也是重拾规则的权威,古人就懂得:无规法不行。乱闯红灯不过是规则失序的生活化外延,这种理直气壮背后,则是社会心理对无规则意识的接受乃至习惯,这才是最值得担忧的事情。

    街角社会的表象和中医问诊类似,每种疾病的底层根源,必然是系统性的功能失调。所以仅靠运动式的执法来整治交通违规,不可能收到一劳永逸的功效,要从根源上让规则的严肃性回归,并贯穿到所有社会环节和各个层面,不可有些许漏洞。长久的规则意识方能逐步涵养出自律的社会习惯,尤其是当前传统文明的约束功能暗弱之时,更需要彰明规则的权威。人们在飞机上很乖,手机自动关,安全带自动系,因为这种规则关系到自身利益。只有规则碰触到个人利益之时,规则才会生效。

    严明规则的威仪,也就是在塑造一种文明教化。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社会规则的最终建立,靠的不是刑罚,而是社会道德和规则,规则是以刑罚为储备手段建立起来的。但刑罚的最终目标是隐身幕后,良性社会的运转主要靠道德和规则驱动,这才是社会和谐的实质。在这种规则为先的德治社会,无须集中整治交通,因为人们根本不闯红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