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海桂城引领镇街公益专业化
时间:2012-01-10 09:46:51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杨和平 
南海桂城引领镇街公益专业化

  “关爱桂城”创益中心作为佛山首个大型公益综合体,已成为NGO持续孵化、集中办公、开展服务,以及社区居民活动的综合平台。

南海桂城引领镇街公益专业化

  NGO和社工在“关爱桂城”创益中心内开展活动,吸引市民报名参与。

南海桂城引领镇街公益专业化

  社工在“关爱桂城”创益中心开展活动。

南海桂城引领镇街公益专业化

  慧爱教育组织“衫国演义”社区亲子活动以孩子与本地家庭社区融合。

  ▲核心提示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单位人”开始变为“社会人”、“社区人”。在此背景下,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课题应运而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政策,均剑指基层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活力释放、社会秩序重构。

  然而,面对财政、人力等因素制约,单凭政府一己之力显然难以达成上述目标。因此,在党委主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被称为“第三部门”的社会公益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便日益凸显,也成为政府之外极为有效的补充力量。

  位于广佛都市圈中心的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推出了“关爱桂城”社会管理创新建设,在发展社会公益组织方面着重发力,目前已吸引8家注册公益组 织落户,服务内容涉及社区居家养老、青少年教育、弱势儿童关怀、有机饮食等多个领域,组成了专业服务的“公益超市”,引领佛山镇街公益的专业化。

  “深圳希望社工服务中心正在走注册程序,即将落户到‘关爱桂城’创益中心。”昨日,桂城街道有关负责人透露,该社工组织将成为落户桂城的第9家注册公益组织,将在桂城开展青年就业的社工服务项目。

  这只是“关爱桂城”社会管理创新建设中大力发展社会公益组织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此之前,桂城自愿当“婆家”,为NGO注册登记提供全程帮助,成功吸引了8家注册公益组织落户,引领着佛山镇街一级公益服务的专业化。

  上述负责人表示,桂城今年将通过已积累到近千万元的专项“关爱基金”,重点通过公益性民间组织引入专业社工服务,让城乡社区居民拥有更专业、更贴身的服务享受。

  街道主管帮NGO注册

  针对NGO注册难的问题,桂城成立专门团队,并由街道出面做主管单位帮助NGO注册成立。目前已吸引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8家注册公益组织落户,引领着佛山镇街一级公益服务的专业化

  2009年,“关爱桂城”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正式启动。启动之初,发展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便被提上日程,其中,社会公益类的NGO组织又是一大重点。按照构想,桂城希望成为公益组织发展的沃土。

  然而,按照政策法规,NGO注册成立一定要找一个主管单位,当时因为风险、责任等因素,很多NGO组织便苦于找不到主管单位而不能披上“合法”的外衣,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也遭遇税务等各方面的难题。

  为破解此难题,桂城专门成立团队协助跟进NGO注册事宜,并主动出面作NGO组织的挂靠单位,为其注册成立提供便利。

  “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当时申请登记注册的多数是社工机构、志愿者团体以及协会类NGO。针对想在桂城开展公益服务的NGO,桂城经过与其双向沟通和考察后,发现NGO提供的服务符合桂城的要求,便会由街道出面与上级政府沟通,为其注册成立提供便利。

  2010年,两家来自广州的NGO便落户桂城,分别是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慧爱公益教育机构。慧爱公益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注册全程都是桂 城在协助办理,自己只要将服务项目计划做到足够完善、贴近桂城实际即可,“虽然手续很麻烦,但是比我们自己去注册肯定要方便很多,也有效率很多”。

  目前,慧爱公益教育以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关爱青少年协会之名注册成立,该组织主要从事弱势青少年服务,目前已在桂城为随迁儿童、农村少儿开展了一系列公益体验课程,成为该领域的品牌公益项目。

  据统计,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桂城已成功吸引扬帆社工中心、启创社工中心、博睿社工中心等8家注册公益组织落户,这些公益组织针对性地在桂城开展特殊教育、随迁儿童教育、本土社工培育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引领着佛山镇街一级公益服务的专业化。

  进驻NGO免费用场地

  NGO注册成立后,在发展初期,往往因资金缺乏等而面临无场地办公等难题。为此,桂城为其提供优质的办公场地,只象征性收取1元的场地费用。并通过“关爱桂城”创益中心这个载体,搭建起NGO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

  以项目制为主的NGO运作模式,在注册成立之初,往往因为经费紧张等问题面临缺乏场地办公等制约因素。为此,桂城以“关爱桂城”创益中心这一公益综合体为平台,象征性收取1元场地费,为进驻NGO提供优质的办公场地。

  记者在位于南海中心城区的“关爱桂城”创益中心看到,作为佛山市内首个大型公益综合体,有一个楼层专门为NGO提供场地办公,该场地不仅位于主 城区的核心位置,内外更是装饰一新。对于进驻的处于起步阶段的NGO,中心只收取1元的场地费,以及水电费和管理费。近乎免费便可拥有这样优质的办公和服 务场地,让进驻的NGO组织颇感意外。

  “在正规的写字楼,物业管理人员会要求NGO提供合法的注册资料,只有通过验证合格才能租用场地。即便注册成立了,又因为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很 多NGO往往转向租用民宅作为办公场所。”桂城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帮助NGO注册成立后,还要帮助解决后续的问题,才能让其发展顺利走上正轨。

  “深圳希望社工服务中心也要进来,我们也只收1元的场地费,让他们不用为这些事情操心,可以专心做好服务。”桂城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关爱桂 城”创益中心内还设置了公共的会议室和茶室,方便进驻的NGO互相沟通、交流和合作;同时,中心还通过与各NGO协调,以避免各NGO做同样的项目,造成 资源浪费。

  为保障场地高效利用和规范NGO运作,“关爱桂城”创益中心还专门制定了NGO进驻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按照规定,进驻机构对NGO公共办公区域 的固定办公位置使用率不得低于平均每周3个工作日,使用固定办公位置的人员还必须为机构的全职或半职人员(与机构签有劳动合同);而一旦进驻机构存在触犯 相关法律法规或不再服务桂城等情况,则须退出“关爱桂城”创益中心的办公场地。

  关爱基金成NGO孵化器

  通过组建近千万元的专项“关爱基金”,桂城以公益项目招标评审的机制,鼓励NGO组织竞争获取扶持基金,获得发展、成长空间。同时,在“关爱桂城”创益中心设置NGO孵化中心,通过引入香港专业社工机构进行培训、督导和评估等形式,帮助其孵化成功,继而推向社会

  “没有注册成立之前,NGO往往缺少正规的资金来源,注册成立后,如果没有项目可做,也同样会变成‘无米之炊’。”桂城街道负责人表示,这是NGO孵化和成长阶段的困境。

  为此,桂城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通过财政投入组建专项的“关爱基金”,用于支持公益服务项目的开展和NGO组织的培育。

  据了解,“关爱基金”由桂城街道财政前期投入100万元组建成立,并由政府主力投入,每年纳入财政预算,目前已累积到800万元的规模,今年更计划达到1000万元。业内人士认为,以近千万元财政投入专项扶持公益服务项目和NGO,在全省的镇街一级都非常可贵。

  “我们每年开展一次‘关爱基金’的项目招标评审会,符合桂城要求的优质服务项目,可以获得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经费扶持。”上述负责人介绍,从 2009年开始,“关爱基金”已累计拨出570万元项目资助资金。其中367万元以评审会的形式审批资助了50个社会公共服务项目,涉及居家养老、青少年 教育、外来工子弟辅导、本土社工培育等多个领域;另有200余万元,则是以共建合作形式购买的社会公共服务研究性项目。

  记者了解到,在“关爱基金”资助的公共服务项目中,既有小到1000元的社区心理咨询辅导热线志愿服务和社区寒暑假免费义教辅导服务,也有高达 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社工人才培育以及困难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援助等服务项目。项目开展则涵括义工分队、社区居委会、工会、专业社工组织等多个主体。

  “每一笔资金的拨付都要经过专业的评审,项目开展还要接受专门的评估考核,经费比较大的项目,还采取分阶段拨付经费的方式,如果中途考核不合 格,会被压缩甚至取消后续经费的拨付,还可能被列入我们的黑名单。”桂城街道上述负责人表示,“关爱基金”资助公益项目开展和扶持社会组织成长,但不允许 借项目之名搞低质甚至虚假服务。

  借NGO打造熟人社区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熟人社会的温润场景。如今,伴随钢筋水泥而起的城市社区,这种熟人社会却离我们越来越远,“陌生人社会”成为一个普遍尴尬。

  如何打破“陌生人社会”的隔阂,重构社区邻里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作为南海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镇街,桂城将其纳入“关爱桂城”社会管理创新建设的题中之义,并借助NGO和社工,重点通过社区活动打造温润的“熟人社区”。

  去年11月21日,桂城海逸社区“家乡味 邻里情”美食节开锣,近千居民分享了自制的食物。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聊饮食文化和地域风情,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社区居民,从陌生的邻居渐渐变得熟悉起来。

  类似这样的活动在桂城早就不是第一次。在桂城叠二社区的“同住一小区,都是一家人”社区文艺宣传晚会上,没有外聘的曲艺团,也没有外请的明星, 光由社区的曲艺队、文艺爱好者以及孩子们,便成功撑起了整场精彩的晚会,而台下的众多观众,则在社区抢答等游戏环节中,开始认识平时就在身边却不认识的邻 居。

  这种社区活动,不仅造出了一批社区明星,更让邻里关系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桂城花苑社区的梁姨和李姨,便是在一次社区活动中认识的,每周都有3 到4天,俩人相约一起去广场跳舞,从以前的陌生人变成了如今的密友。梁姨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李姨不用帮家里带小孩,便会经常到自己家里来看孙女,“现在孙 女每次见到她李婆婆,叫得可亲了”。

  这也正是桂城所希望看到的。桂城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社区邻里之间不熟悉,很容易生出摩擦,哪怕只是停车的问题,都可能发生争执,更不用说 社区卫生、治安、流动人口管理这些,社区居委会也往往疲于应付各种调解事务。因此,桂城通过NGO组织、社工、义工,或者由居委会、业委会等组织开展各种 社区活动,在倡导“爱己及人,助人乐己”关爱文化的同时,拉近社区居民的距离。

  南海区民政和外事侨务局对桂城这种“熟人社区”的做法,也给予充分肯定。去年年底召开的南海区民政工作会议便明确提出,要推广桂城“熟人社区”的经验,促进社区居民的和谐共融。

  慧爱亲子教育??

  让外来家庭融入社区

  对于人数众多的外来务工者而言,因为语言、生活习惯、共同话题等因素,在融入本地社区方面存在着一种天然障碍。这种隔阂,也是营造一个人文关怀氛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政府的刚性管理方式,在面临这类问题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NGO组织的柔性服务模式,则恰好能填补了这一“盲区”。

  看到了这一点,在“关爱桂城”建设中引入的慧爱公益教育机构,在桂城外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针对性开展了社区亲子活动,以促进外来务工家庭与社区家庭融合。

  慧爱教育的全职社工姚冬玲告诉记者,她们在第一阶段设计了“‘衫’国演义”的活动,即组织来自数十个家庭的90个孩子,经过分工协作,用稚嫩的画笔,在空白的大T恤上,渲染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继而将孩子们的创作,集中向家长展示。

  “既有本地家庭的孩子,也有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姚冬玲说,孩子们穿上自己制作的T恤,搭配各自才艺向家长介绍他们的作品、分享他们的故事,并展示他们的能量,让现场很多家长感动不已。

  这个阶段,让慧爱的社工和孩子们,以及孩子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信任。“我们正在准备第二阶段的活动,希望孩子们成为纽带,拉近家长的距离。”姚冬 玲表示,外来家庭和本地家庭的融合,氛围是前提,话题则是介质,没有氛围,就难以产生兴趣,没有话题,家庭之间和缺少交集。为此,慧爱教育还将通过家访, 了解各自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需求,进而针对性组织两类家庭开展社区亲子活动,以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参与感,并拉近两类家庭的距离。

  目前,慧爱教育还在与其他NGO组织洽谈,以便将更综合、更细致的服务带入到外来家庭和本地家庭的社区融合项目中。“不同的NGO擅长领域往往 不相同,在大的领域下,融合更多细分领域的专业NGO服务,可以取长补短”,她表示,具体合作形式还在与南海启创社工中心等NGO组织商量,希望能探索出 一套服务模式推广到更多社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