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顾问:房 超
人物简介:华贸中心创始人,现任北京国华置业公司董事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兼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曾获“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商业地产杰出领袖人物” 、“中国城市商业价值特殊贡献人物奖”等荣誉。
提问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应“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十三五”时期的经济转型,您有怎样的看法?
房超: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了20年、超高速发展了10年,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但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
第一,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淘汰。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高效率的冲击下,曾经高速增长、粗放型发展的传统产业必须转型升级,这是一个艰苦和充满阵痛的过程。同时,在互联网替代传统产业的过程中,GDP对社会就业、税收的贡献将大大减少,深刻影响整个经济收入结构。
第二,金融过度发展,导致目前大多数有盈利的实体企业新产生的价值、新获得的利润都无法再投入实体经济中。现在很多企业内部都有两个板块,一个板块维持原本的业务运营,另一个板块则用于PE(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资,这样一来,实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就被大为削弱了。金融是分配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金融过度发展的结果是创造价值的企业投入的专注度降低了,而间接的分配价值的环节变成了主流,因此,如今像华为这样专注于产品并做得如此成功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其带来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美国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第三,人口增长红利消失。中国的人口红利至今仍居世界第一位,人口红利不会消失,而人口增长红利在消失。有经济学家指出,人口增长率只要低于2.1%,就将面临人口负增长。欧洲、日本的经济衰落,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丧失了人口红利。中国的情况较为特殊,人口红利还有,但是人口增长率没有了,这就会对GDP的增长造成较大压力。
提问2:具体到您的企业本身,您认为房地产企业及其开发的项目应如何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竞争优势?
房超:任何一个物业,若无法实现全方位的持续提升,就等于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商业地产楼盘越做价值越低,就是因为它的模式不支持持续提升——大部分是销售型的模式,企业很容易失去对楼盘的控制力。国外有很多著名建筑群,如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它是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筑综合体,从20世纪30年代建设至今已80多年,期间纽约诞生了大量的新建筑,而洛克菲勒中心还是当之无愧的No.1,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因为洛克菲勒中心没有停止过持续提升的脚步,我们看到的繁盛表象背后,隐藏着业主巨大的努力。因此,只有持续提升,才能保证物业持续发挥价值,与时代并行前进。
持续提升是一种理念,北京华贸中心SKP(原新光天地)的发展模式就是一个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在业绩、声誉都很好的情况下,华贸中心SKP仍大规模、持续进行商业规划调整,引进了更多的品牌,丰富了各种业态,以前奢侈品牌入驻往往需要提供20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现在全部压缩,以容纳更多的品牌。华贸中心SKP经营业绩持续走高的效益证明,它的转型之路走对了,因为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变得理智了,无限张扬的品牌时代已经过去了。因此,我认为,无论多么好的企业,如果沉浸于已有的业绩中,很快就会落伍,持续提升才是保持企业长青的内在动力。
提问3:您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是否有其必然性?企业又应如何面对转型期的经济大环境?
房超:中国几千年的消费文化,造成国人购物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这样的消费文化培育了一个盲目追求低廉价格的市场环境,而真正有匠人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信念、执着于制造完美产品的企业却不容易得到消费者认可。在如此现状下,如果我们不改变落后的发展方式,遇到困难后,不去探索、创新、转型,就将永远在“泥潭”里挣扎,永远无法实现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因此,经济转型是必然,其最大的好处是淘汰落后。
现在房地产都在“去库存”,但房地产库存的“过剩”,剩的是雷同、低质的产品,而优质产品非常稀缺。我们可以做一个调查,问拥有多套房产的人“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是否满意?”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说“不满意”。我们缺少的是改善型、让消费者满意的、优质的住房。超市、百货、购物中心等商业业态也是如此,在几乎所有的经营者都只是研究如何开更多分店的时候,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国内与国外相同业态的品质、服务及消费者体验等方面,其间的差距不是经过8年、10年努力就可以赶超的。
现在,虽然很多企业都提出要转型,但是真正实现转型的寥寥无几,凡是做到的都成功了。比如太古商业系列,不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和颠覆式创新,只是在传统业态基础上的创新,就已经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绩。因此,面对转型期的经济大环境,企业若只寄希望于国家给予政策、金融支持,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一点等外在条件,结果只能是坐以待毙。我们可以学习国内外实体经济先进的经营理念,将其用于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之中。社会进步的大趋势无人能阻挡,对企业而言,更应该关注并为之倾注精力的是自身的转型、进步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