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于2月21日经新华社发布后,尽管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就“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一落点出现一边倒的新闻抨击,但由于《意见》中值得称道的亮点多多,所以笔者还是禁不住为《意见》点赞!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让许多城市染上“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等。这是中央时隔37年重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出台《意见》的原因和背景。城市规划的弊端显现,解决“城市病”成为新常态语境下的重要使命。“城市病”治本药方,应该是科学规划、依法治理。
《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极为重要,是一项错综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个性化的定位问题,影响到未来城市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每一位百姓的切身利益。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城市的规划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短期行为。有的城市规划掺杂着某些领导的爱好,有的城市提起规划建设工作,满脑子琢磨着建几座立交桥、大广场和宽马路。更有甚者,名为大张旗鼓地搞城市规划,其实做的却是如何往脸上“贴金”的“政绩工程”。如此一来,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不是被搞成了“摊大饼”,就是被百姓戏称“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区长一个新区”,甚至出现了“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等怪象。于是乎,各种名目繁多的形象工程粉墨登场,层出不穷,如此下去,势必将给城市的长远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样,城市规划需要从长计议,更需要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和呼声,不要关起门来搞城市建设,要像雅克兰德设计师吴文媛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那样:应该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笔者以为,首先,城市规划建设要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其次,规划方案要具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第三,城市领导要秉持对社会、对公众、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的“接力棒”角色,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确保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重大方针、政策、原则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后人留下青山绿水、充满现代化生活气息的美丽城市。
还要为之点赞的是,2月24日凌晨,住建部官网刊发文章《住建部新闻发言人:正确理解“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文章说,住建部希望大家全面准确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正确理解文件的本意,其中的“逐步”就是要有计划,要有轻重缓急,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哄而起”,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拆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