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背景:国家的导向与长沙县的实践
时间:2016-03-11 15:13:27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津逵 

  2012年夏季的一天,著名建筑大师谢英俊来到长沙县金井镇,站在绿树繁茂的山头俯瞰层层叠叠的稻田和远处起伏伸展的茶山。在山脚田边错落点缀着的农宅,如荆钗布裙的村姑质朴自然。谢英俊感叹道:“这里是仅次于天堂的地方。”假如穿越到几年前,镇上的金井河水会时不时翻出污水的异味、茶园边的铸造厂也不时冒出冲天炉的烟尘,谢大师也难有今天的兴致了。“南工北农”的主体功能分区战略,给北部山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如今北部乡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居民和访客的一致认同。

  早在2007年,国家就开始布置全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这一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编制规划于9月完成初稿,并开始征求意见。中央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并最终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

4bd88c514ca4eecfbf9b962139459e1d.jpg

图1   长沙县城乡功能布局远景规划图


  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全国构建为“三大格局”,即城镇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由此区分出“四类开发模式”,即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发展”还是硬道理,而“开发”就要受到管控。国务院的《意见》说,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意义在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毫无疑问,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首先是一场观念的革命,它要求地方政府在政绩观、发展观上做出重大调整,其困难不难想象。三年之后的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又过了三年,在2013年全国不足半数的省市制定了本省市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而在县域开展此类规划的工作,主要在少数沿海地带刚刚起步。

  2008年年底,长沙县即提出“南工北农,一县两区”的主体功能分区思路,并随之做出一系列制度体制配套来实施,这是实践中全局性思考的结果,是对县域发展的长远谋划、反复权衡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简单贯彻上位规划的作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长沙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一片繁荣,特别是随着企业改制、体制内各类人才“下海”创业,一大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工业企业发展的热土,尤其在汽车配件、机械加工、铸造、皮革加工等方面成就突出,涌现出像远大、三一重工这样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以及金井铸造、金井皮革厂这样产值过亿元、税收上千万元的乡镇企业,对地方财政、就业和农民致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长沙县的产业布局和规划中,1992年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在全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经开区人积极进取、奋勇争先,招商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企业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使经开区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在2000年一跃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一品牌和各项优惠政策的感召下,一大批优质企业进园入驻,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庞大的集聚效应和群落梯级配套企业发展的态势。到2007年、2008年前后,工程机械制造和汽车生产、贸易及零配件加工成为经开区具有标志性的、在区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

  另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沙县也像所有冲在前列的百强县一样,面临着产业用地粗放、生态环境失衡、环境污染严重、人居品质下降的问题:

  (1)工矿企业发展呈现无序蔓延扩张态势。在过去一个时期,全县国土空间开发的规模较大,各乡镇工矿快速增长,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全省大城市一般水平。低技术、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占据着大量土地和环境资源。土地和相关资源再规划、再整合的必要性十分突出。

  (2)耕地面积有限。全县耕地总量为57716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8.9%,保持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生产和供给的压力较大。农产品稳定供应压力较大。

  (3)生态空间偏少。长沙县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北部乡镇,县城周边及中部乡镇生态林较少。2012年年底,全县土地利用率高达97.10%,未利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90%,生态空间连通性不够,分布不够均衡,城市建成区和近郊区生态用地比重明显偏低,生态空间建设难度较大。

  (4)土地利用不够集约,空间效率极不平衡。长沙县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水平居全省前列,全县300多家重点企业(总用地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产生9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形成了“用1%的土地创造90%的财政税收”的局面。长沙县工业园总量相对较多、工业布局分散,闲置土地、违法用地现象仍较突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潜力较大。

  长沙县迫切需要空间格局的再梳理。

  2008年以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央4万亿元的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工程机械产业大好形势,县委县政府保持了冷静的头脑,没有热衷于单一GDP产值的增长,而是着眼于县域长期可持续发展。区划调整前长沙县县域总面积为1756平方公里,大致可以分成南北两片:北部乡镇多是山区和丘陵,交通不便,缺少发展工业的区位和配套条件;南部乡镇地处捞刀河、浏阳河冲积平原,围绕县城、紧邻省城,坐拥空港。高铁、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是整个湖南省的“门户地带”。县城星沙设有长沙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按照因地制宜的方针,不难做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判断。当时,“绿色GDP”的理念已经在学界和媒体广泛讨论,“用1%的土地支撑经济发展,99%的土地保护生态环境”,这样的空间思路也见诸一些先发地区,但是“知易行难”,真要放弃“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路径是需要担当,需要一整套政策机制保障的。2008年12月底,时任中共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懿文同志在县人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南工北农”全县经济社会与空间发展的理念,即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域南部(春华、安沙南段,果园镇南界以南)重点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北部山区和丘陵地带(春华、安沙北段、包括果园镇及其以北)乡镇重点发展农业相关产业。

  在国家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时候,一个中部县份主动开始了空间开发的主体功能分区管控实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