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锋,中国农业大学工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ISO/TC268注册专家,主要致力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标准化战略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并发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论著4部。
今年以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备受瞩目,为此,《城市化》杂志专访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ISO/TC268注册专家杨锋博士。谈及城镇化与标准化的关系,他形象地说:“如果把新型城镇化建设比喻为一座建筑,那么标准化工作就如同它的地基,建筑越高,地基就必须建得牢固。”他认为,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就是通过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解决“人的城镇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中国城镇化质量。
《城市化》:请问,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发挥怎样的作用?
杨锋:从大背景来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是在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概念。《决定》中的一条关键性内容与城市化息息相关,即“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以往,国家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依据是GDP,而现在则要将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品质等一系列内容都纳入到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体系中去,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然而,这种综合考核究竟应怎样执行,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下发正式的文件。
其实,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4年就发布了一项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标准——ISO 37120。这一标准从17个方面罗列了100项指标,衡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具体包括经济、教育、环境、财政、交通、空气质量甚至火灾应急响应等等,基本囊括了一个人在城市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问题。在从GDP政绩考核向着综合考核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这一标准。要知道,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需要解决的也是围绕人的生活、工作而产生的城镇保障房、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具体问题。ISO 37120标准恰恰是以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来衡量城市的发展状况,因此,这一标准所涉及到的内容与我国提出的“四化同步”、“五位一体”基本上可以做到一一对应。
从这一角度再去看《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及其所重点强调的“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就不难理解,它所要解决的正是整个标准化管理中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与国务院近期发布的《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一样,虽然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领域或方向发布的,但涉及的内容势必对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城市化》:您认为,标准化工作怎样才能有效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
杨锋: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对标准化工作提出过要求,只有在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下,标准化才能有效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因此,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到操作层面上,我们可以从考察城市可持续发展到底从哪些角度衡量城市的质量这一问题谈起。
概括来说,“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内容主要从经济、社会、环境这三大全球公认的支柱性问题考量一个城市的现状,由于我国提倡的“五位一体”中还包含政治建设及文化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工作将涉及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与自由权等问题都归到治理理念当中,从而引申出了“文化与治理”概念。此外,作为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样一来,标准化工作也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五位一体”体系,包括:处于底层的基础设施,处于中间层次的经济、社会、环境的运行,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与治理理念。这就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个质量体系。
针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过许多理念,比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城市、花园城市、低碳城市等等,对照以往的质量标准体系,我们会发现,这些理念都只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某一方面,并非全部内容。而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因此,衡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理应从综合方向去考虑,将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文化与治理这五个方面都囊括在内。目前,我国所开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工作都正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
《城市化》:请您介绍一下,标准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具体从哪些层面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的?
杨锋:这一问题可以理解为标准体系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城市质量之间是怎样配套的。“五位一体”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宏观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文化与治理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协调发展。围绕着如何让这五个方面协调的问题,标准化体系主要从三个层次来指导城市质量的发展。
一是宏观管理方面,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技术支持手段与方法。这一层面主要涉及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什么样的状态,应该怎么样来评价、管理它。二是中观管理方面,标准化体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所涉及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文化与治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三是微观技术方面,具体到约束某一个领域内所涉及的极为具体的问题,是有针对性的技术标准。例如,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城市的能源管理提出了要求,怎么实现这些要求?中观的管理体系就会通过相应的微观节能技术标准来达到这一目的。
综合来看,我国的标准体系工作都是围绕着国家的战略方针而进行的,但在具体领域上则因为所承担任务的不同而产生了方向上的区分。例如,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它所做的标准,是围绕着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展开的;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则可能围绕着能源环境管理体系来实施具体的管理与技术标准的制定。这样各个行业与领域都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努力,就形成了整体的标准系统,从而使标准化工作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