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卓资县旗下营镇对油房营村进行危房改造。6月27日,记者路过油房营村,沿着公路的院墙,粉刷了白色油漆,非常美观。走进村庄,好多户只有院墙,却没有住人的房屋,让这个山里的村庄显得有些不寻常。村民反映:危房改造就是推倒危房,镇里只负责建设围墙,不负责盖房子。(《皖江晚报》6月30日)
危房改造本是一项非常好的惠农政策,可惜好经念歪了,真正的困难户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仅仅是让公路沿线的可视面看起来比较光鲜,背面的一侧墙面,裸露着原本发暗的红砖,整体看来显得很怪异。怪异的不仅是墙体,更是一种群众观、政绩观的体现。危房改造沦为了某些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取得这样或者那样的成绩。在百度上随便搜索一下就可发现,如此危房改造不是内蒙古卓资县旗下营镇独一家,值得深入思考。
住房问题,从来都是最大的民生。一方面,城镇里的棚户区问题既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市貌,又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安居质量,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所讲,“中国还有1亿多人生活在棚户区,如果棚户区问题不解决,我们何谈社会公平?”另一方面,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危房,都严重威胁着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个月来,危旧房进入“质量报复期”的事实被一次又一次事故坐实。毋庸置疑,加大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是得民心、惠民生的德政工程。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内蒙古卓资县旗下营镇对油房营村的危房改造现象,令人气愤,也令人警醒。农村危房改造,是惠及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民生实事,必须抓实抓好,绝不能不加重视,更不能随便乱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干部,尤其是身处危房改造一线的基层干部,缺乏浓厚的民生情怀,不能正确对待群众的诉求以及国家的惠农资金,要么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要么贪婪于各种补偿资金、改造资金,损公肥私,与民争利,不仅不能将民生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而且还给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害,使民生工程沦为了“伤民心工程”、“敛财工程”。对此,应引起各级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警惕。
其实危房改造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德政工作,危房改造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广大困难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还产生了积极的综合效应。一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住房破烂不堪的危险状况得到改变,困难群众多年就想实现而又无法实现的住有所安得到实现,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危房改造完成了贫困农户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无法完成的大事。二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危房改造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贫困群众共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加快城乡发展步伐。危房改造加快了城乡的文明进程,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城郊农家乐、风景区农家乐如雨后春笋,满足了城里人周末休闲之需,给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总之,危房改造变成“面子”工程要不得,人民群众不同意这一做法,就是党纪也不允许党员干部有这样的官僚作风。危房改造不是让领导、让外人看不到危房,而是要让百姓住上新房,真正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而不是“围墙一样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