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尺度的“税收优惠”该退场了
时间:2014-12-11 16:55: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邓海建 
    12月9日,中国政府网刊发了《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已有的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统一税收政策制定权限,坚持税收法定原则,除依据专门税收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每日经济新闻》12月10日)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财税对市场的调节可以说是最直接的方式。尤其是在招商引资的狂飙之年,哪个地方没几项大尺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好像都不好意思去台上推销自己。这些年,一些地方的税收“土政策”,几乎到了撕破脸恶性竞争的地步:为了示好于资本要素,全然不顾财政支出的风险。此前,甚至还有招商标语雷倒民众——“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雷人标语的背后,更值得反思的,是地方部门在“比较优势”中削减脑袋朝税收政策“开口子”的惯性。

    据统计,2010年和2011年全国因减免税减少财政收入1.63万亿元和1.51万亿元,两年间财政收入减少超3万亿元,区域性税收优惠是这方面的重要原因。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更直言,中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区域优惠政策过多,已出台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约50项,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区市,有些地方政府或财税部门执法不严或出台“土政策”,甚至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收,制造政策“洼地”以提升投资吸引力。

    为什么“税收优惠”成了人人爱的看家武器?答案有三:

    一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税收优惠确实创造过发展奇迹。从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一系列多样化的特殊功能区,在分享税收红利的同时,确实以外向型经济推动了地方快速发展。尝到过甜头,难免容易“上瘾”。

    二是税收优惠在招商环境中,属于最可以“偷懒”的部分。譬如公共服务水平、交通设施、人员素质等,提升起来谈何容易,但税收便利是分分钟可以搞掂的事情。

    三是税收优惠成了撒娇哭穷后的“糖果”。这些年,但凡发展不好的、需要扶持的、体现关照的,好像都要条件反射似地在税收优惠上分一杯羹。结果,优惠政策就成了唐僧肉,越来越混乱无序。

    随着市场机制越发成熟,特殊的财税、土地优惠措施,反而扭曲了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长远而言,也损害公共利益。譬如,出口低报和进口高报,可以使已过减免税期限的外商投资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外资企业借此规避境外税收,地方政府可以将外商投资稳定在本地,却损害了国家的税基。因此,今年6月1日,国税总局已正式实施2014年减免税统计调查实施方案。财政部针对开发区财税政策执行情况及税收征管质量的专项检查在近两年也在进行,其中,2013年的检查范围覆盖12个省份的62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一个共识渐次清晰:大尺度的“税收优惠”该清场了。

    10月29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15年营商环境报告》,指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营商环境更成为经济体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座城市,税收便利固然重要,新常态下,更重要的,还是便利的服务、安全的环境、稳定的政策、公平的法治等环节。地方税收优惠政策退场之后,职能部门也许该坐下来想想还能做些什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