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蔬菜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在大城市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切实增强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
在蔬菜产销形成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下,大城市为何一定要坚持菜地保有量?不少城市蔬菜种植面积缘何连年下降?新形势下如何才能有效防止菜贱伤农?
过分依赖客菜,非长久计
俞慧明,嘉兴市农经局食品办主任,长期主管该市菜篮子工程。聊起当下长三角各城市对客菜的依赖程度,老俞用一组数据 “说话”:2008年,嘉兴全年蔬菜批发成交47.6万吨,其中来自本地的蔬菜只有8.66万吨,占总量的18.2%;去年春节期间,本地蔬菜交易数量只占总交易数量的6.8%,而综合平均价同比上涨156.4%,上市量降幅和成交价涨幅均创历史纪录。至2009年,嘉兴市区蔬菜基地仅存5682亩,具有产出功能的为4800多亩,全年总产量仅2.4万吨。他说:“浙江其他兄弟城市,据我所知,比嘉兴好的并不多。”
江苏的情况也类似。南京市农委蔬菜处处长徐文红介绍,该市常年菜地面积约50万亩,全年播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2009年蔬菜产量267万吨,自给率约30%。除了常规叶菜如青菜、苋菜、空心菜等品种外,该市所需大部分蔬菜都需从各地调运。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客菜过度依赖,是菜价季节性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俞慧明说,2008年初的雪灾,运输中断一度导致嘉兴市区10多种蔬菜断货;今年7月,也是因为全国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和高温,导致该市市区15种主要蔬菜的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了22.7%。他认为,如果嘉兴的蔬菜种植面积大一些,蔬菜自给率能够超过30%或者更高,他们就有把握在最短时间内增加供应,平抑蔬菜价格。
同样的问题在南京也有凸显,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菜地被征用,蔬菜种植面积锐减,直接导致政府的市场调控能力弱化。痛定思痛,南京市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毛久庚说,实施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蔬菜“蓄水池”时不我待。
坚持菜地保有量,难在何处
徐文红介绍,南京市针对目前蔬菜供应自给率不足30%的“尴尬”,正在规划建设50万亩标准化菜地,具体区域确定在南京绕越公路以外,以避开城市规划区域。该规划确定,南京近郊露天菜地以叶菜类为主,设施基地重点发展茄果类蔬菜。
嘉兴的规划更为系统。俞慧明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嘉兴市区2009—2013年蔬菜基地建设规划》,该《规划》按照2013年吃菜人口155万、本地蔬菜自给率30%测算,届时共需蔬菜种植面积1.3624万亩。“我们把目标定在1.5万亩,跟目前的不足6000亩相比,大大增加了。”
坚持一定的保有量十分有意义,但也有难度。
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分析说,近年来长三角各城市菜地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城市化固然是主要因素,但种菜比较效益逐年下降,菜农积极性下降这一因素也不容忽视。“综合成本连年上涨,风调雨顺时,蔬菜供应充足,农民赚不到钱;遇上自然灾害,产量减少,农民也赚不到钱。面对市场和自然两大风险,菜农生产积极性不高。”太仓市农委副主任冯瑞兴也有同感:发展本地蔬菜种植,最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于风调雨顺时面临低价优质客菜的冲击。他们一度大量种植常规时令蔬菜品种,但在客菜一拥而入的时候,本地菜农经常是血本无归。
“近年来,长三角城市在设施菜田建设方面投入不可谓不大,但目前很多地方建设的设施菜田种植蔬菜率低,被用作种植花卉、苗木、育种等高产出品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蔬菜种植面积。”杭州市农办一位负责人介绍,这种情况在该市不少区县都表现突出。
劳动力短缺,也是导致当下蔬菜种植面积缩减的因素之一。上海郊县一位基层农业官员告诉记者,目前当地菜农大多是60到70岁的老人,他们经营的菜地面积占到了蔬菜总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10年后他们都将无法种菜,这一半的面积如何保证?如果全部请外地农民来种的话,也存在着监管难等诸多问题。”
完善投入机制,避免菜贱伤农
城市化进程导致菜地被大量征用,远非一日之寒。对此,长三角各城市大多都在执行或者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防止菜地被过度征用。比如浙江省规定,依法征用蔬菜基地和蔬菜后备基地进行建设的单位,应按每亩2万元标准缴纳菜地开发建设资金。并对新菜地建设开发基金实行财政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新菜地的开发改造。
冯瑞兴说:“长三角号称世界工厂,土地可谓寸土寸金。长期以来,被征用的蔬菜基地真正有多少得到了复建,值得打个问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专家建议应该在相关规划中明确菜地最低保有量,并与基本农田制度挂钩,强化相关责任制度。他们认为,“菜篮子工程”是市长负责制,菜地最低保有量也应该实行市长负责制,如果过了红线,主要领导应该承担责任。
稳定和增加蔬菜种植面积更应该依赖菜农自身的积极性。嘉兴市通过制定蔬菜基地建设规划,正在探索一整套投入机制,尽量在发展本地蔬菜种植的同时避免菜贱伤农。蔬菜基地建设方面已经明确财政资金投入比例。俞慧明告诉记者:“蔬菜基地建设投入资金较大。根据以往的建设实际,基础设施部分一般每亩在5000元以上,保护地设施钢管大棚在1.3万元左右,连体温室10多万元,智能温室在60万元以上。我们提出要各级政府制定相关蔬菜基地提升建设财政扶持政策,安排蔬菜基地建设专用资金,根据规划和年度计划,有步骤、分年度重点提升和建设。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比例,各级补助总额不低于投入总额的50%。”
对于如何应对正常年份和季节时客菜的冲击,俞慧明认为还是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政府应该拿出财政资金补贴蔬菜保障性基地建设,但不能规定他们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正常年份,政府应该调动一切手段帮助菜农种植受市场欢迎的高附加值的品种,增加菜农收入。碰上灾年,政府则应该发挥调控作用,让相关基地种植一些指定的品种,以增加供应,平抑菜价。”
在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方面,太仓近年来已经闯出了一片天地。冯瑞兴介绍,除了精品化战略,该市还实行差异化战略——主攻季节性补缺品种。“譬如白菜。外地大白菜一般在5月中下旬集中上市,我们的白菜是早熟品种,专攻4月15日至5月15日这一段时间的上海市场,效果很好!”
对于劳动力短缺,宁波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把菜农变成“蔬菜工人”是一条可供探索的路径。“主要还是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培训一批产业工人。”对于“菜贱伤农”,他亦建议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当蔬菜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或者蔬菜积压,应给菜农发放补贴;或是引入“蔬菜保险”,让菜农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