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户口不再分“农业”和“非农业”,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意味着今后将不再以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来区分农村人和城里人,对于那些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为了片面追求较高的城镇化率,为了解决城镇建设缺钱、城市发展缺地问题,一些地方不仅出现了农民“被上楼”、“被进城”的现象,也出现了土地换户口、宅基地换社保等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问题。(8月15日中国广播网)
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非常明确,目的也非常明显,就是要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镇化步伐,促进全民的共同富裕。俗话说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表面上的政绩,违背农民的意愿,采取一些措施让农民“被进城”、“被上楼”,这类现象亟需纠正。
之所以会出现农民“被进城”、“被上楼”的现象,主要还在于地方执政思路的病变,一些地方政府在改革的行动中,为了所谓的政绩,表面的风光而不顾农民的利益与自愿,发生了许多征地、强拆过程中的流血事件。农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性质,只要把农民赶进城,把他们手中的土地买过来,再转手卖出去,这中间巨大的差价就可以成为一些地方政府谋利的重要手段。而且在政绩上,农民的进城数量也随之增多,表面上城镇化率提高,更是给地方官员的升迁打下了基础,既然是“一举两得”,某些地方政府就“何乐而不为”了。
但是,作为普通农民在年轻时虽然可以到城里打工挣钱,但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现状下,一旦他们的年龄增大,就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选择回乡种地就成为了他们的重要选择。一旦他们选择了进城,就意味着失去保障他们生计的土地,失去了国家每年对农村的各项专项资金补贴,所以,很多农民在没有彻底解决后顾之忧时并不真心想进城。更何况,有些农民已经习惯了农村悠闲的生活节奏和宁静的生活环境,并不希望置身城市的“车水马龙”。这无疑与地方政府的意愿相违背,于是矛盾也往往因此而起。
走城镇化道路,一定要以尊重农民的自愿为前提,政府应该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好的条件来解决他们心里的疑虑,让他们能够心甘情愿的走进城市的生活圈。比如:大力发展地方支柱产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进城能顺利的找到工作。同时,让进城农民同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医疗、社保、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福利。只有农民进城后的生活状态能好于在农村的生活,广大农民才会选择进城这条路,也才不会违背城镇化发展的初衷。
所以,走城镇化道路,要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为基础,让大家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不能只为了政府利益,暗打农民土地的主意,否则,城镇化道路就容易走入歧途,违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