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良心向谁求
时间:2014-06-16 16:33:3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海散人 

  交通拥堵是城镇化不可回避的病症之一,却不应该成为看似无解的命题。“红灯停,绿灯行。”似乎妇孺皆知,但这句话现在好像只是用来教育幼儿园的孩子们的,连教这句话的“师长”都未必能做到身体力行。有的人上班可以迟到,上课可以迟到,约会可以迟到,但抢行马路、抢行红灯绝对不甘人后,只争分秒。

  笔者在某高校就职,校西门口就是十字路口,由于这几年来往行人、车辆越来越多,便安上了红绿灯。可平日除了汽车之外,行人、非机动车似乎都对红绿灯信号几乎熟视无睹,经常人车争道,出现塞堵。尽管这些行人当中不乏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甚至不乏教师、教授。十几年前机缘巧合随两位媒体老总出国,行程有九天,其中只见过有两人横穿马路。第一次看到的是一位上了年纪、拄着拐杖的残疾人;第二次是我们一行三人,因为其中一位老总坚持不愿绕100多米走人行道,只好硬着头皮跟他亦步亦趋,远处驶过的公共汽车司机放缓车速,并用手指点着我们。我不知道通行的二位作何感想,反正我脸臊得啊……从此过马路都自觉走人行横道,坚决等红绿灯,心想反正咱凡夫俗子,抢那几分钟也干不了什么丰功伟业。只是现在每当我在那个高校西门过马路坚持等绿灯时,不仅很少发现有人作伴,招来奇异和诧异的目光倒不少。虽然表面淡定,但心里却在想,守规则是公民应有的守法意识,现在反而需要甘于忍受被鄙视为傻X的定力。来自老家作小买卖的乡亲跟笔者上街,碰上他们随意穿行马路或行红灯,一般都会劝阻。大概他们都还认可笔者当年在老家高考过关斩将的“威名”,能听得进去,忍住抢行的冲动,但也会带着蔑视的口吻说笔者过于迂腐,“在这里又不像老家,没人认识我们,怕什么?!”在他们看来,在陌生的社会里,尽可以大胆跨越在乡村社会里会涉及脸面的小节。而在老家,因为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一有小过便会招来非议,全家乃至全家族都会受累。

  陌生感不仅使都市里的人习惯于自我为中心,也变成了人们掩饰自己的无形铠甲,对于看似可有可无的规则都可以由无知进而无畏。行人有如此想法,驾车之人又如何呢?实际上,每个坐在驾驶室里的人,便如同在这陌生人这层无形铠甲之上又套上一层坚硬的钢铁护壳。所以端坐在驾驶室里的人一旦抢行胆子更“肥”,因为在车里脸红都不怕别人看见,只要不出事也没人较真去记他的车牌号。按照驾校教练的要求,遇到有红绿灯的路口时,即使是绿灯,也应该减速慢行,观察左右方向没有异常情况下匀速通过。但现在细心观察,会发现驾车的人如果看到前方路口的绿灯亮着,感觉距离差不多的,绝大部分都会加速抢行。如果匀速到达路口时刚好红灯亮起,一定都会觉得冤得慌,而且也担心被后车的司机骂面、傻X,因为平时多半自己就这么对待前车的。正是这样的心理作怪,使得繁忙的十字路口常常成为交通事故与交通拥堵的多发地。

  也有人拿人口多、车多说事儿,其实也不尽然。在欧洲的圣马力诺,人口2万多,却拥有各种汽车5万辆,而且由于风景秀丽,每逢旅游旺季时街道更是人如潮涌,车流不息。令人惊叹的是,在这里虽没有一个路口设有红绿灯,却保持道路顺畅,极少出现堵车现象。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圣马力诺把所有的道路几乎全部设计成单行线和环行线,驾车人如果不进家门或停车场,一直开到底,就会顺着循环线路自由往返;在交叉路口,驾驶人员均自觉遵守小路让大路、支线让主线的规则,不用设置信号。各路口上都标有醒目的“停”字,凡经此汇入主干路的汽车都必须停车观望等候,确实看清干线无车时才能驶入。更为关键的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已成为这里每个人的习惯。

  在规则的边界寻找模糊的变通与润滑,似乎是咱们大多数人最擅长的思维。许多人批评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一旦自己碰上规则就会寻找变通,以占尽规则之外的便宜。结果是一时一人的便宜,却绑架了全社会一起吃亏。其实,我们不缺乏规则,只是缺乏对规则的敬畏。诸多的城市病固然是需要更多的有“良心”的硬件来调理,更需要每个人的“良心”来根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