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解决大城市病不能听外媒忽悠
时间:2014-05-15 21:55:47  来源:海外网  作者:洪乐风 
  当今中国,一提到“户籍”“房价”,似乎便成了特大城市的敏感词。这不,北京最近重申坚持“以业控人”“以房管人”,就遭到了骂声一片。一些境外媒体,有着古怪、矛盾的价值观,一边热衷“揭露”北上广深特大城市的“群租房”“地下室”、都市边缘人,另一边又总喊着空洞的“自由迁徙权”,难道大城市病与人口的无序流动毫无关系?
  
  中国的城镇化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城乡二元对立起步的,又与市场化、法治化的进程相互共生。这在客观上酿成了城镇化的粗糙,资源分布严重失衡,教育、就业、医疗畸形集中于少数几个特大城市。如果任由膨胀,失衡必将积重难返。一句话,有病,得治,拖不得。不能被所谓的“迁徙自由”给忽悠了,那样只会让公民的权利在盲目蜂拥入大城市中受到更多的“自我侵犯”。
  
  那么,大城市病的病灶何处?又该如何下药?
  
  产业是就业之源。北京等地集中了不少特大城市不该有的“累赘”产业。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动批”、“大红门”以及四元桥的汽配城等。这些虽然暂时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是产业的链条循环非常低端,无非是来北京的低收入群体之间互相买卖。这种穷人之间的彼此赚钱,不仅没有在中小城市来得顺畅,也让这些从业者无法享受子女上学、老人看病的便捷,深感痛苦。“以业控人”,本质上讲就是基于产业在空间上、群体间优化布局的考虑。
  
  北京的高房价让人怨声载道,这是事实。但还有一个事实是,不管如何调控,北京可供出让的土地、可以建设的房屋,总数也就那么多,即便最大限度地平均分配,也招架不住每年近百万的涌入人潮。所以,与房挂钩的户籍制度,恐怕短期内仍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当然,这不是“霸王硬上弓”的调控,而是要以“以业控人”为前提,在京津冀一体化等产业疏导的同时,逐步实现流动人口的有序转移、有序置业、有序生活。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只是表象,或者说是一种结果,背后根源还是机会的失衡。当代是一个人人追求向上拔节生长的年代,年轻人不怕输,只怕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而在不少中小城市,尽管环境宜人、生活压力较小,但却“拼爹”日甚、关系重重,这让有的“北漂”不禁喊出“北京是中国最公平的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特大城市除了向外转移过剩的产业、过多的人口与资源,更重要的是将公平竞争的契约精神辐射、传递出去。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在城镇化的问题上,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自由、抽象的权利。无论决策者,还是普通人,都不能仅看到巴黎、纽约的现代化,还要直面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孟买的治安乱象。国外经验固然值得借鉴,但不能盲目照着人家指的路子走,“以业控人”“以房管人”对于当前的城市管理而言,仍然是值得坚持的方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