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治交通拥堵要慎念“钱字诀”
时间:2013-09-03 17:12:41  来源:每日电讯  作者:刘晶瑶 

    9月2日,北京环保局发布《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措施》,要求交通委和环保局牵头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交通委和交管局牵头制定智能化车辆电子收费识别系统等;交通委、交管局、城管执法局落实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制度,引导降低中心城区车辆使用强度。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上升,“首堵”之说早已非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独享”。许多二三线城市,一到早晚高峰,也都堵得一塌糊涂。在有效治理拥堵与保障公民出行权利之间,如何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长久以来,始终是考验城市管理者智慧的重点。

    为解决交通拥堵现状,各地从不同角度入手,已经开展了多层次的尝试,诸如按尾号限行、汽车牌照拍卖摇号、限制外埠车分时段进京等等。虽然对这些政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毕竟对机动车保有量控制,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科学引导小汽车出行与使用起到了一定效果。

    就实际效果来说,在重重治堵重拳背后,人们并未体会到出行的顺畅,“只是不会更堵,但还像以前一样堵”。权利受到了限制,却看不到相应的改善,这也是民意对官方治堵产生强烈反弹的原因。“交通拥堵费”“限购令”“车船税”等治堵举措,甚至变成了敏感词。然而,治理交通拥堵,“堵不如疏”的大道理好讲,但究竟如何“疏”才最经济有效,如何“疏”才最能保障公民权利,如何“疏”才能受到最多民意的支持,这都需要通盘考虑。

    治堵,不单单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更需要全体居民的支持。如果人人都不顾社会效益,只顾着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反对一切限制措施,那最终只能是大家都堵在路上,谁也动不了。每个人都让渡一部分私权,才能让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对当前的治堵措施,也应该按照这个思路,一分为二地看,不能一味否定。

    但就具体措施而言,交通治堵应多采取建设性的举措,慎用“钱字诀”。其实,拥堵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城市规划与公共交通缺位,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则是公车违规上路。如果不去下大力气,啃掉这些硬骨头,单从向居民收费下手,那如此治堵思维则难以摆脱“懒政”的嫌疑。

    还城市一片蓝天白云,还道路一片畅通无阻,是每位城市居民的美好向往。实现理想的前提,是政府个人携起手来,创造各种条件,让居民在舒适的环境下践行“绿色出行”的理念,让拥堵成为历史。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