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我们这八年
时间:2013-02-26 11:46:5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小燕子 

    我出生于山东胜利油田的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独生子女。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度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的求学生活。十八年的学生生涯结束后,我选择了在上海这个国际型大都市工作。因为曾经在上海度过了大学四年,我喜欢这个城市,所以即使后来离开上海去别的城市继续求学,最后还是想回到这里。

    2004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我就进入现在位于浦东的这家公司,一做就是八年。刚到公司的时候,住在公司生活园区里面的单身宿舍,这个三个人一间的宿舍,有空调,卫生间和浴室是公共的。跟学校里的宿舍差不多,但不是上下铺,还有空调,不错了。宿舍算是公司租给员工的,大概每个月两百多元,直接从工资里扣。外面提供住宿的公司也是不多见的,所以我很满足了。两个月后男友也到上海了,先是投靠他的大学同学,暂住在同学那里。他同学也是租的房子,不大,男友只能睡沙发。过渡了一个星期,男友在徐家汇租到一套两房里的一间,大概六七百元一个月。在这里住的时间比较长。每到周末,我就从宿舍赶到这,坐地铁都要花一个多小时。和男友同租的一个男生也是工作没多久,每天除了上班就在房间里听收音机,没有其它业余活动。一日三餐都在公司解决,过得很节约。因为和我离的太远,所以男友考虑换个房子,去中山公园附近看过,在世纪公园附近找过,都太贵了,一个房间就要一千元作罢,想着等他工作确定了再说。男友面试了几次,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和我在同一个公司,但是不同部门。因为公司没有男生宿舍,所以他只能继续租房子。他们在离公司不太远的古桐小区一个顶楼阁楼上租到一间房,月租六百元,带窗户,斜顶,只有一张床。这算比较好的了,旁边的房间没窗户的还要三四百元呢。住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觉得两个人分别租房有点浪费,于是决定合租。公司附近的小区有个一室一厅的房子,很老很旧,但基本生活设施都有,两个人住刚好,一千元一个月也能承受。本来我们还犹豫,看房那天,看到有别的人也来看,他们也想租,于是情急之下赶紧就租下了。那时候压根没想过要买房子,想着即使结婚租房也没关系。但是2005年开始房价突涨,周边的房子已经七八千元一平米了,我们便四处看房,终于看中一套五千元一平米的老房子,1995年的,总价近40万元。虽然房子质量不是很好,但也算是比较便宜的了。至此,我们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套房,由于刚工作不久没啥积蓄,依靠长辈的支援加银行贷款,房子到手了。接着,我们又跟同事借钱装修。折腾了几个月,2006年的五一节后终于住进了自己的房子。虽然每个月要等发工资后才能陆续添置家具,分三年给三个房间安装空调,但是我们仍然感觉很幸福。就这样,我们一直住到现在,也有六年了。

    这中间,房子陆续发生了点状况,不是楼上漏水到我家,就是我家漏水到楼下,光漏水就维修了两次。因为漏水,家里的墙面开始发霉。每每看到这些,我们就想什么时候可以换个房子啊。可是,现在的房价又是多么高不可攀!刚好今年公司有福利房,老公凭着优秀的考绩排到了,虽然比市场价便宜点,但150多万元的价格也着实让我们吃不消。在老房子没卖掉前,90万元的巨额首付款让我们束手无策,除了自己的一点积蓄,大部分都要借。虽然在朋友的帮助下,首付凑好了,但后面的余款、各种交易税以及老房子的剩余贷款,还有装修都要钱。现在,我们就希望早点能把老房子出手解燃眉之急。

    其实,我一直觉得现在住的地方周围配套设施挺好的,卫生院、超市、菜场、大排档都有,唯一不好的就是交通。因为周边都是动迁房,很多群租客大部分都在园区工作,所以每天早上很多人挤公交车,由此衍生了黑车、三轮车的生意。虽然附近有地铁站,但步行过去还是需要点时间的,而打三轮车过去只要七八块钱,打正规的士就起步价,黑车能便宜个一两元。我们一开始有个电动车,骑到公司20分钟左右,还是很方便的。问题是,一遇到下雨天就惨了。我们是可以穿雨披,但是真不安全,有次就在路口摔倒,衣服都湿了,当时就想要是有车就好了。在还没有车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就打的吧,可每次下雨天打订车电话永远打不通,于是我们就只能早点出门上路拦。有天早上七点半出门,撑着伞在路上等的士,一直到九点一刻,裤子都湿掉了一半,仍然没打到,因为还有很多人跟我们一样在等。最后还是找同事帮忙开车来接我们上班的。这次的经历让我们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买车,哪怕买辆QQ也能遮风挡雨啊。所以买车也是刚需。2007年底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汽车——标致206,全部办下来九万元左右。当时,小区里面随便停,车位很空,楼下就我们这一辆车,但近几年小区里的车子一个个多了起来,连路边都停满了。有时晚上回来晚了,几乎找不到停车位。自从有车后,以前不常去的浦西也能去了,之前我总觉得徐家汇好远啊,坐地铁也要一个多小时,而开车过去走外环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走中环更快,二十分钟就到。我们小区在中外环之间,附近就有个中外环的上闸道,所以开车真的很方便。由于我们上班比较近,平常出游的次数也不是很多,所以车子开到现在5年,才跑了3万公里左右,但是毕竟寿命差不多了,车子多次出现问题。这样,我们计划过两年再换部大点的车,另外,孩子大了,这样坐起来也会舒服些。

    本以为有车之后,我们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二人生活,没想到买完车后的第二个月,我发现自己怀孕了,不过幸好有车,我们离妇幼保健院还是有点远的。生产那天是凌晨三点多,匆匆赶到医院,没有床位,只好回来。到六点多又去,等到九点多结房,才安排上床位。2008年是生育高峰,医院床位很紧张,当天夜里十一点半,小宝宝出生了,女孩儿,3240克,很标准的体重。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开心死了,也紧张死了,完全没经验,只好请月嫂。月嫂真是个好职业,近几年很流行,我们那个月嫂,3800元一个月,后来听说有的涨到五六千元的呢。宝宝生病最头疼,儿童医学中心不知道去过多少次,每次去都是人山人海的,等N久,医院门口跟公园似的,到处是家长和小孩。平常我们也对照着一些育儿书查看宝宝的病症,虽然略知一二,但觉得还是看医生放心。几年下来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女儿上幼儿园,体质也增强了,医院去的少了,但教育问题又提上日程了。“公文数学”,奇迹数学,“四五快读”,《十万个为什么》等等,网上流行的,我们也选择一二。看到网上那么多“牛娃”,我们是羡慕又担心:不想孩子那么累,但又怕将来没有竞争力。但从同事处了解了什么四大名校、“幼衔小”之后,是上注重英语和性格培养的小学,还是注重数理化的名校,我们都没有想法了。我们也希望她将来能出国,国内的应试教育我是深刻体会过了,此外,听同事说上外附中,高考都没什么学生参加,大部分都出国了。可是出国费用很贵,听说一般一年就要20万元。虽然费用不菲,我们想,如果真有这个机会,把房子卖了都无所谓,只要女儿有好的前途。除了学业上的担心,还担心她的性格培养。女儿生性大方,跟谁都能玩一起,但是不会拒绝别人。不太会保护自己,而且学坏容易学好难,跟不好的孩子在一起就容易学到不好的习惯,为此我们也是伤脑筋。即使在家里经常唠叨,还是不能确定她在幼儿园的状况。我们没想她多么出类拔萃,只希望她能健康快乐就好。

    为了能让自己在工作上有竞争力,我和老公坚持充电。因为公司是合资企业,英语总是必需的,每天的paper work都是英文的,所以读写没问题,就是口语不好。于是我去报名了中级口译,利用周末时间去上课,结果笔试一次通过,口试考了两次,其中一次因为迟到没考成,只好放弃。接下来是专业上的,因为学校的专业是电力系统,所以去考注册电气工程师,没有报班,只是自己在家看书。但我发现,工作后真没心思学习了,坐一会就坐不住了,完全没有学生时的劲头了,考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老公倒是不错,考CCNA,一次就过了。从工作到现在,我们都没有跳过槽,我们都认为这些也没什么实际效益。

    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当时医院也没查出原因,只说是脑颅突变。我当时啥都不知道,连妈妈最后一面也没见到。后来上研究生的时候认识了老公,老公毕业前,他的妈妈因为肠癌也去世了,当时他家里为此花光了积蓄。所以我们结婚时,用的都是自己工作积攒的钱,两边家里都帮不上忙。老公的父亲有三十多年的肝病,一直在老家生活,平日里坚持吃保肝护肝的药,病情也算稳定。前几年我们自己没稳定,偶尔才会回老家去看看他,有时会寄些钱回去。老公一直想让他父亲到上海来玩,又怕老人家身体吃不消,这件事也就一直搁着。直到前年,老人觉得身体大不如前了,就想着赶紧到上海来看看,而且大城市的医疗条件肯定好些,专家也比较多。另外,公公曾经在杭州当过兵,也想有机会再去苏杭走走。可是,我们对上海的医院完全不了解,不知道哪个医院对肝病比较擅长。另外,家里又有小孩子,怕老人的病会传染,如果让公公住宾馆,实在难以启齿。再加上住医院费用太贵,我们也承受不起。等等这些让我们很苦恼。后来终于在老公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一家比较大众的医院,有认识的专家,老人可以住在医院里。我们每天上班忙碌,下班还要带小孩,老公只能请半天假去医院陪老人,再请假拿老人的病历去其他医院咨询。不巧的是,那段时间,我们的车又被人追尾,真是祸不单行。住院检查的结果是晚期,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肝脏移植,需要50万元。而这个费用,除非我们倾家荡产,否则根本无力承担;二是保守治疗,维持现状。后来公公觉得没有太明显的疗效,而且我们没时间、还要花钱,就坚持要回老家。走之前老公带他去东方明珠逛了一圈。认识老公这么多年,没见他哭过。这次,当老公送公公到火车站,看着火车开动时,他哭了,哭得很伤心很伤心,他只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就这样,前后又拖了一年,在去年五一前,公公还是没坚持住,离开了我们。现在我们只剩下我爸爸一个老人了,希望他老人家身体健康!

     希望我们一家三口以后可以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生活下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