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京津冀城市群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时间:2012-11-12 09:23:13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随着建设中国文化强国目标的具体化,作为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文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如何调动京津冀各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推动区域文化的交流互动?如何打破区域间行政壁垒限制,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资源共建、共管、共赢新机制,从而使其成为壮大城市群综合实力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坚强后盾?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保护、重构、应用区域文化资源?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以下方面的建设不可忽视。

强化区域人文精神建设

    不断促进城市人文精神的积淀、创造、丰富和升华,是城市最大的“软实力”。

    社会发展中的本质性动力是什么?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因为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这是英国保持大国实力的根本。不断促进城市人文精神的积淀、创造、丰富和升华,是城市最大的“软实力”。国家的建设如此,城市群的建设也是这样。京津冀城市群要提升面向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当前也要致力于人文精神建设:一是要把历史和现实、时代性和传统性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城市群的内在魅力。深入挖掘燕赵文化的蕴涵,并进行三地文化资源、文化心理的理性整合,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文化凝聚力。二要整合三地政府、文化行业协会、文艺院团、媒体宣传等多种力量,通过舆论引领、艺术彰显等方式,加大区域历史文化和区域文化精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增强京津冀人的认同感。三要将京津冀三地提炼的人文精神进行有效对接,强化京津冀人文精神的诠释与普及,以文化认同凸显区域文化独有的特质。四要积极创新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活动载体和方式,用与时俱进的区域人文精神鼓舞京津冀人,提升京津冀人的文明生活方式,以文化认同促进区域文化的大发展。

强化区域体制机制建设

    就京津冀城市群整体而言,尚存在着由于整体战略规划缺乏而造成的布局分散、合力不足,由于协调机制缺乏而产生文化项目的重复建设和文化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体制机制建设是京津冀城市群文化建设的关键。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内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已经起步,文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也已初具形态,城市群经济技术合作平台已初步建立。尤其是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建立起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如《京津冀旅游合作协议》、《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京津冀发改委主任联席会等。

    但就城市群整体而言,尚存在着由于整体战略规划缺乏而造成的布局分散、合力不足,由于协调机制缺乏而产生文化项目的重复建设和文化资源的争夺等问题。积极探索京津冀“双赢”或“多赢”的区域间文化协作发展机制,目前至少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增强城市群文化建设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和连续性,使各城市的中远期规划与京津冀城市群整体规划相协调,并适时进行修改和调整,实现局部与整体的共同发展。二是在国务院下属分支机构中,设立一个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并且由“一省两市”政府共同参加的高层协调机构。三是建立由京津冀三地相关领域专家、国务院有关部委、学者、文化企业和文化行业协会负责人等组成的京津冀区域文化合作咨询委员会,为区域文化合作提供重大决策咨询,形成科学合理、多方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四是设立由国家引导、“一省两市”为主的文化合作协调与发展基金,用于区域文化合作和引导资金。并以基金为基础,建立在区域文化合作中产生的区域文化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五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本着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使国家性和区域性的城市群立法共同推进,通过政策适度有效保障区域文化合作的不断推进。

强化区域文化生态建设

    立足于京津冀城市群文化建设实际,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走质量效益型、生态型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道路。

    当前的对策措施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第一,积极宣传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伦理道德观,逐步把生态、环保纳入法制化轨道。第二,积极推进社区园林化、生态化居民休闲文化广场等建设,共同打造京津冀幸福生活城市圈,推进京津冀三地民生一体化建设。第三,重新开掘京津冀区域的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旅游业。第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方面将京津冀各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一规划,使其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形成错位竞争与协作并存的竞合关系。一方面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文化设施。第五,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高新科技的融合,加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第六,积极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开办深受群众欢迎的形式多样的科学讲坛、文化讲坛、唱歌朗诵等文化活动,达到公共文化服务深耕社区、精耕生活的目的。

   强化区域文化产业建设

    文化产业犹如一把有力的船桨,在京津冀文化建设中荡起层层涟漪,成为京津冀新的“领跑”产业,但必须承认,目前的发展,与理想的城市群发展目标尚有相当的距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今后应重视以下三点:第一,深入挖掘京津冀区域丰厚的文化内涵,古今结合、中西结合,突出特色、善于借势,合作互补、创新发展,形成强大的文化合力,努力培育有鲜明区域文化特色、又具有经济运作效益价值的过得硬、叫得响、出得去的文化名牌,实现区域文化品牌的互促共创。第二,依托区域优势,把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成我国北方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和竞争优势突出的体育比赛培训基地、影视基地、动漫产业基地、国内外重要的会展中心等。逐步形成若干个有燕赵文化特色的高质量、地区性或国际性的文化艺术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批具有集群效应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或群落,实现文化产品的规模化、链条化、产业化。第三,加快具有深厚燕赵文化底蕴和国际影响力的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文化市场建设。通过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一批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重点文化旅游景区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形成开放、畅通的文化旅游市场,并以此为突破口,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区域文化市场的共建共管。

   强化区域人才建设

   逐步建立京津冀区域间“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机制。

    加强京津冀区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根据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进一步突破传统的人才体制障碍,逐步建立京津冀区域间“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机制,充分盘活和共享人才资源,实现人才流动政策的一体化。二要加强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不同领域不同门类造就一批文化名家、文化领军人才、文化后备人才。加强文化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有较大影响、有发展前景的领军型青年创业人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三要建立京津冀人才资源库,制定实施中长期文化人才培养规划和引进计划。

(本文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燕赵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