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城市化率白皮书:2007中国城市化率为32.93%
时间:2009-11-27 10:55:18  来源:城市化委员会  作者:李涛 

be5dc4ebed29e3cdc8c13f46d7585a30.jpg

1c944385bdaf3767f6a1a2c92127acf7.jpg

dac03a18fd3078bdaedc1885a173f7f5.jpg

d8066d24cc1eb817b5c1c19448d72fc8.jpg

2008126,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在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首次成功、系统地发布了《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又称中国城市化率白皮书)后。1122,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又隆重发布了《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主要统计分析了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2006年与2007年两年中国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200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城市群、城市和各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城市化与环境保护、城市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等的关系。

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2.93%

该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与此同时,已迈上城市化高速路的中国,其城市化进程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2.53%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提升了0.4个百分点,达到32.93%(按照总人口中非农人口所占比例计算)。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是城市化率连续提升的重要原因

报告认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中国城市化率连续提升的重要原因。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年中国实现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此外,也是城市化率保持连续增长势头的重要原因。

报告还强调,城镇就业人口的持续增加,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二元制结构逐渐解冻也是推动中国城市化率持续上涨的原因。2007年,全国很多城市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以此来拉动整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如江苏省,经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省对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的乡镇、村进行了撤并。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使重点中心镇产业集聚度、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辐射带动功能显著提升。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城镇,有的已演变成为功能齐全的小城市,或融入大中城市城区,实现了从农村城镇化向城市化的跨越。

在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速的同时,2007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政策措施,一些省市展开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工作。如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等。这些政策措施,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升的“加速器”。

2007年中国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

报告显示,相比2006年,2007年中国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这样几个特点:

1、城市资源利用日益集约化与效益化

集约化经营与效益化经营是城市资源稀缺性日趋突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经营的基本前提与重要内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追求多元城市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城市政府将在土地开发与其他空间资源的经营中从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开发转化;从关心量的扩大到关心质的提高;从注重政府政绩到注重城市经营的实效,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都将在认真考虑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前提下予以实施。而2007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正体现了这样一些特点。因此,注重提高城市开发建设的集约化与效益化水平与质量将是今后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2、发展成果和资源分配日趋公平化与公开化

公平化既体现了一个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高低,也是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让各类人群共享发展成果,既是维护、实现各族人民利益的体现,也能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和谐有序前行。2007年,国家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真正实现了各族人名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理念。

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真正体现出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规划建设理念将成为保障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作为城市演化发展的一种趋势,社会空间的分异将不可避免,城市核心区与周围边缘区、城市开发与城市保护、富裕阶层与社会普通阶层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之间等为分配城市土地、环境以及其他资源的矛盾将日益凸现。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应通过提高资源分配的透明度,采取公众展示、参与,以及市场调节与政府管治相结合等一切公开化的手段来杜绝一切暗箱操作及由此而产生的腐败行为,以保证我国城市化稳定、持续发展。

3、一批中小城市的发展活力十足

2007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化率在稳步提高的同时,一批中小城市的发展也显得活力十足,其城市化率也有了很大提升。如,2006年,我国近400个县级市中仅有霍林郭勒市的城市化率达到了100%,而2007年,阿尔山市、昆山市和大冶市的城市化率也达到100%;再如,鞍山市和常州市,其城市化率相比2006年也分别上涨了3.054.92个百分点。

中小城市的城市化率在2007年之所以会蓬勃发展,主要还是因为目前我沿海城市进行产业升级或技术转移,而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且丰富,适宜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活动,生产成本低,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吸引了很多企业来到这里兴办企业,从而加速了这些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由此也可预测,在我国今后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城市极有可能会成为新一轮城市化的热点区域。

4、城市发展走向集群化

从本世纪初开始,城市之间出现了协调发展的趋势,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等都市密集区,一体化进程加快。2007年,这一趋势体现得愈加明显。

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城市化空间格局必须是紧凑型的。近年来国家强化了土地管理,从而使各地更加坚定了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的决心。集群化,已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5、消费型中心城市开始崛起

相比2006年,2007年商业中心城市日渐活跃(相反,工业城市则逐渐降温)。随着消费型社会的到来,商业城市的发展将更加旺盛。尤其是全国性、区域性、综合性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它们除了商业、商务之外,还有发达的教育、文化、旅游、休闲、体育、科技、医疗等第三产业。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消费性城市会逐步崛起。

上海、北京、天津依然位居2007年中国31省市城市化率前三强

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市化率总体上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相比2006年,前10强仍然是上海、北京、天津、广东、辽宁、黑龙江、江苏、吉林、新疆和内蒙古。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依然占据前三强,上海以86.81%的城市化率高居10强榜首,北京、天津分别以76.67%60.74%紧随其后。

中国已有7座城市的城市化率达到100%

2007年,全国284座地级以上城市(含直辖市)和373座县级市的城市化率总体上保持了增长势头。其中地级以上城市中的深圳、珠海、佛山,县级市中的霍林郭勒市、阿尔山市、昆山市和大冶市等7座城市的城市化率达到了100%

报告同时也指出,这7个城市的城市化率虽然达到100%,但一些县级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文化实力等,与很多城市化率没有达到100%的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这些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今后的发展中,它们应努力提升城市化的发展质量。

2007年中国七大行政区域的城市化率依然呈东高西低之势

报告统计、分析后发现,同2006年一样,2007年中国七大行政区域的城市化率依然是东高西低,中部地区的城市化率相对比较均衡,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级差较大。报告指出,中国七大行政区域的城市化之所以呈现出此种态势,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当然,地理位置,政策环境也是影响七大区域城市化率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也说明,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国家应该继续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报告还显示,中国十一大城市群的城市化率也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相比2006年,2007年在中国“十一大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率依然最高,达到了69.83%。比处于第二位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城市化率高出了17.06个百分点,比川渝城市群高出了26.37个百分点。报告认为,珠三角城市群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城市化率,主要得益于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