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打造资本凹地承接产业大转移
时间:2012-01-11 14:31:55  来源:新华网  作者:梁相斌 皮曙初 

    新华网武汉1月10日电(记者梁相斌、皮曙初)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富士山下到塞纳河畔,从中央企业到跨国集团……湖北省以厚积薄发的态势,跨越式发展的气魄,积极打造资本凹地,四面出击承接沿海及国际产业转移,聚合中部优势,构筑区域经济崛起的战略“支点”。

    注资成潮凸显“湖北大气场”

    2011年,湖北进入了招商引资的“丰收年”,承接转移的“硕果期”:全省签署的招商引资合作项目,涉及总投资逾八千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超过2000亿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40亿美元。

    这一令人刮目相看的招商引资清单,清晰地描绘出一幅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资本的绚丽图景:到长三角招商,与江苏、上海企业签约1959亿元;到珠三角引资,与广东、香港企业签约逾1000亿元;到日本韩国举办经贸活动,引来NEC、藤仓株式会社等大型跨国集团;到欧洲推介,法国法航荷航、施耐德电气等企业签约八大合作项目,挪威斯考根来到了武汉,瑞士豪瑞集团也不断增加在鄂投资。

    受“湖北大气场”的吸引,全国百余家央企集体来鄂“相亲”,订下了总额超过5200亿元的湖北“史上最大单”;台湾沪士电子将整体转移到湖北黄石;华为、中兴等也签约在武汉投巨资建战略基地……

    在这幅图景中,既可见珠三角、长三角传统制造业“腾笼换鸟”、应势内迁的滚滚大潮,也可见震后日韩等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的强劲势头,还可见国际国内产业大鳄蓄势中部地区、着眼做大做强、谋划战略纵深的时代动向。

    江苏省常熟市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陈坤告诉记者,全会98家制造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正谋求向中西部地区的战略纵深,“抱团”向湖北进军,将在纺织服装及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领域一展身手。“产业转移,不只是制造车间的搬迁,更是产业键条的纵深推进,产业格局的优化调整。”陈坤说。

    日本地震发生后,日韩产业和资本向中国内地转移的意愿更加强烈。“湖北有资源、交通、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素质较高、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对他们形成了强劲‘拉力’。”湖北省商务厅厅长周先旺说,广阔的腹地市场空间,为国际产业资本提供了战略回旋余地,湖北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搭建平台,鄂苏(长三角)、鄂港(粤)、日韩、武汉台湾周、湖北美国周等大型经贸和对外交流活动密集上演,成果丰硕。

    截至去年11月底,湖北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16个,其中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2个,到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法国施耐德电气将其区域总部落子武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中西部的第一个代表处也设在武汉,韩国乐天、日本普利司通、法国苏伊士、美国辉瑞……一个个如雷贯耳的产业大鳄,纷纷向长江中游这一新兴“引力场”聚拢。

    内修外扬打造崛起“发动机”

    “到中国去,到中部去,到湖北去!”让产业资本竞相涌入的底气何在?湖北省长王国生说,当前湖北面临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宝贵机遇,正处于积蓄能量的释放期、潜在优势的转化期、财富效应的爆发期,到湖北投资正当其时。

    去年末,拥有百年历史的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翻开了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新一页,投资近百亿元的特钢升级项目全面竣工。

    这个脱胎于张之洞创办汉冶萍公司的新中国特钢“第一厂”,7年前“攀亲”中信泰富,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特钢年产能达到350万吨,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成为中信集团入驻中部的“代表作”。

    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振明说,湖北是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正处在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中信集团十分看重与湖北的合作。为此,他们与湖北省政府签署了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湖北气场”张扬天下的,不仅是昨天的辉煌,更是今天的战略优势叠加。历史上的湖北,以“大武汉”而著称,不仅地域广、人口多,更有大产业、大商业、大交通做支撑,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更是新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如今的湖北,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量更显突出。武汉城市圈被国家赋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任,武汉在被确定为中部中心城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年来,湖北省相继规划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两圈一带”战略覆盖全省;以武汉为中心,襄阳、宜昌为副中心的“一主两副”城市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两个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荆州“壮腰工程”等也相继启动,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外扬比较吸引力,内修综合竞争力。湖北掀起“治庸问责”风暴,营造重商亲商氛围,建设宜人宜业投资环境,努力打造支撑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内生型发动机”。

    产业资本聚集,汽车、钢铁等八大支柱产业和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成为支撑湖北崛起的脊梁。

    过去一年,湖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过万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27个。在投资拉动和产业转移的“双轮驱动”下,2011年预计生产总值超过1.8万亿,实现年增长由两千亿到三千亿的跨越。

    支点战略撬动“中部增长极”

    2011年底,“百家国际知名企业武汉新港行”活动举行,又是一个总投资785.2亿元的引资大单,一批海内外企业与湖北携手,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执行总裁劳里·邓汉说,长江中游港口发展迅猛,武汉具备了成为长江航运中心的优势。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中央赋予湖北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湖北要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四基地一枢纽”,增强自主创新示范、对外开放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引领“三大功能”,以名副其实的中心功能、示范作用、“两型”建设的前列位置来担当“支点”重任。

    “支点”建设紧锣密鼓,辐射效应也在多个领域显现,“湖北大气场”不仅张扬天下,也引领中部地区。武汉新港已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一个亿吨大港,并成为中部地区走向海外的重要“门户”。

    四川、重庆、河南、湖南等省份的大批外贸货物,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销往内地的货物,大部分在武汉中转。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迈开大步,引进设立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近20家,成为中部金融产业的领跑者。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后,湖北、湖南、江西都有一个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但这三个力量还是偏小,范围也偏小,整体实力和长三角、珠三角还不在一个层面上。”湖北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说。

    承接沿海及国际产业资本转移,构筑中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亟待整合中部城市资源,构建中部对外开放、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平台;“1+1+1>3”, 提升中部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打造“新引擎”,已成为鄂湘赣等中部省份的高度共识。

    目前,三省高层先后就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完善合作机制进行积极沟通,谋划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

    聚合中部优势,放大“中部气场”。未来几年,一个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将在长江中部城市群中崛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