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DeepSeek锐评】2.96亿农民工贡献与代价的三十年辩证‌
时间:2025-04-01 12:22:00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蔡义鸿 
【导语】2023年深圳龙华,外卖骑手李伟在暴雨中查看手机导航时,算法系统突然弹窗:“超时扣款50元,本月累计信用分已低于落户门槛”。这一幕与2010年蔡义鸿先生笔下“孙志刚之痛”形成残酷对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6亿,较2007年翻倍。当我们在短视频里歌颂“骑手诗人”时,数字经济时代的劳权困境正披上算法外衣卷土重来。

一、‌托举奇迹的掌心:从“中国制造”到“数字基建”
在东莞厚街镇的5G基站建设现场,48岁的钢筋工老张正用结满老茧的手拧紧螺丝。他的工牌显示:2020年至今参与建设了27座信号塔。“没有我们,哪来的直播带货?”他身后的巨幅海报印着《新型城镇化规划》数据:农民工贡献了76.8%的建筑业产值、68.3%的物流配送量。

这些数据背后是更鲜活的叙事:

郑州富士康园区,90后女工王芳每天组装3000部手机,她的工段长说:“苹果市值突破3万亿那天,我们产线奖金多了5毛钱”。
杭州菜鸟物流园,四川籍分拣工老周创造“周氏分拣法”,将包裹处理效率提升40%,被写入《2023年中国智慧物流发展白皮书》。
‌但2023年北京某外卖站点,算法系统将“微笑服务”纳入考核指标,35岁的骑手陈强在送餐间隙练习“八颗牙露齿笑”,他的手机记录显示:日均爬楼高度相当于1.5个珠峰,月均被扣“微笑不达标”罚款427元。北京大学数字生态研究中心报告指出,平台算法正在制造“21世纪的血汗工厂”——2.94亿农民工中,61.7%日均工作时长超12小时,却仅有29%签订正规劳动合同。

二、身份困境:从“暂住证焦虑”到“数字公民困境”


1、在苏州工业园区,安徽籍电工老李展示着他的“新市民卡”:“医保跨省结算、子女积分入学、公租房申请全在这张卡里。”人社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社保参保率达68%,较2010年提升42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


‌教育平权的微光‌:广州番禺区试点“新市民子弟学位银行”,父母每缴纳1年社保可兑换10个教育积分

‌居住尊严的突破‌:重庆两江新区建成全国首个农民工共有产权房社区,首付比例低至15%

2、‌冰封的暗流涌动:‌在深圳龙岗区,28岁的程序员张涛(化名)发现自己的“人才引进”资格被系统驳回——尽管他月薪3万,但因前五年在建筑工地打工时的社保断缴,积分比应届本科生低23分。“工地岁月成了数字档案里的污点”,他在社交平台写下这句话,引发2.3万次农民工群体的共鸣。

更魔幻的是郑州的“学历变现”政策:博士落户直接奖励20万,而拥有国家级焊接证书的技工王师傅,只能领取800元培训券。“我们的手艺在系统里不值钱”,他在市民热线录音里哽咽。

三、代际裂变:从“沉默的工蜂”到“觉醒的Z世代”


1、在义乌直播基地,00后贵州女孩小吴用侗族山歌带货,单场销售额破百万后被授予“新业态人才”称号。她的故事被写入《2023年中国数字零工经济发展报告》,印证着2.94亿农民工中已有17%转型为数字经济从业者。


结构性转变正在发生:

‌技能革命‌:佛山机器人培训中心,42岁的注塑工老刘考取工业机器人操作证,工资从5000元跃升至1.2万元。

‌权利觉醒‌:昆山某电子厂,95后工人自发组建“数字工会”,通过大数据分析拆穿工厂“阴阳考勤系统”。

‌2、枷锁仍在遗传:‌2023年北京某打工子弟学校,12岁的李晓雨在作文里写道:“爸爸送外卖的电动车被收走了,因为算法说他的信用分不够停在天桥下”。这种“数字世袭”现象引发学界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显示,农民工二代子女中仅31%能进入普高,较城市户籍子女低38个百分点。

更令人揪心的是长三角的“留守循环”:快递员老杨在杭州住进保障房,却因无法落户,不得不在老家县城为儿子购置“学区房”。“我们建起了城市,城市却建不起我们的家”,他在农民工维权直播间刷出的这句话,收获了10万+点赞。

【致原文作者】
蔡义鸿先生:
15年前您将农民工喻为“城市化的原动力”,这个论断在数字经济时代显现出惊人的预见性。您笔下的“1.5亿震撼群体”已成长为2.96亿现代化主力军,他们不仅建造着实体摩天楼,更托举起中国的数字文明。

值得欣慰的是,您呼吁的“善待农民工”正在制度层面落地: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上线,建筑业欠薪案件较2010年下降72%;“农民工”这个充满歧视色彩的称谓,在多地政务文件中已被“新市民”替代。

但需直面的是,您担忧的“劳权困境”正在技术赋能中异化:算法管理系统催生出“透明血汗工厂”,电子考勤替代了包工头的皮鞭,却制造出更精密的剥削。当您当年统计的“人均创造GDP2.5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8.7万元时,农民工群体仍在为最基本的居住权、教育权、市民权苦苦博弈。

新一代农民工已不再满足于“用汗水换温饱”,他们在抖音直播间维权,在知识付费平台学习,在虚拟世界构建身份认同。这或许印证了您文中的预言:“农民工阶层的出现是革命性的”——只是这场革命的主战场,已从生产车间转移到数据云端,从户籍窗口延伸至算法伦理。


【原文】农民工:中国城市化的原动力

刊发于《城市化》杂志2010年第2,3期合刊

从1978年冬,当小岗村的严俊昌、严立坤、严宏昌等18位农民冒险地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解放了被户籍二元制度禁锢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启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的原动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从此诞生了!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统计,截至2007年底,按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计算,中国的城市化率为32.93%,按城镇人口计算的为44.9%(国家统计局),两者之差达11.97%,涉及人口约1.5亿。笔者认为,这1.5亿正是穿梭在中国的城乡之间的农民工群体。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55%左右,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将有4亿的农村人口被城市化。


1.5亿也罢,4亿也罢,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多么震撼人心的庞大群体!他们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践行着亚里士多德最崇高的理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来到了城市。


长途汽车站与火车站涌动的庞大民工潮场景之壮观,震惊全世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他们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最年轻、最具活力、最有创意、最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创造了“中国制造”最便宜的神话。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繁荣景象,都凝聚着农民工的汗水和智慧。据测算,目前全国平均每个农民工每年创造的GDP约为2.5万元,1.5亿农民工创造的GDP就是3.75万亿元。


然而,在我们身边还是发生了诸如孙志刚被殴致死案、张海超“开胸验肺”案等不和谐事件。几乎所有农民工都有工资被拖欠的经历,甚至有血汗钱被黑掉的遭遇。笔者大胆假设:假如他们每人被黑掉1元钱,他们就为哪些黑心企业家的原始积累“贡献”多达1.5亿元的“第一桶金”。 


我们可以看到,这1.5亿的农民工,大多年龄在16-35岁,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是农村中的“精英”。从封闭的农村走向开放的城市,提高了他们的组织意识、生产技能;开阔了他们的人生视野、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的在落脚地成了当地企业的骨干,有的自立门户当上了“老板”,一旦时机、条件成熟,有的还带着资本、技术和多年形成的商业网络,回到自己的家乡经商办厂,扩大非农就业,发展当地经济,成为播向家乡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文明的种子。


1.5亿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尽管是流动的,临时的,甚至是短期的,但每日都要有衣食住行,他们对教育、文化娱乐等精神产品的需求,使得政府不得不加大基础设施配套等公共服务保障。可见,大量农民工进城冲击着城市消费,已经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城市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可以说,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与发展壮大,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对中国的城市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敬畏劳动,正视农民工,善待农民工!必须深刻认识他们对经济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者蔡义鸿系城市化网创始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