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后,谁是中国经济“第四极”就备受关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还是成渝城市群?一直争论不休,而中西部两大头部城市群也从未停止过竞争。
今年2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再次迎来“高光”时刻。2月24日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多处把成渝与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者并列提出,称之为“极”,算得上是成渝“第四极”地位的正式官宣。在网上成渝城市群被“第四极”、西部金融中心等光环照耀下,更显西部双引擎。
此次推出城市群解读的第四弹,成渝篇。之前我们推出了聚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解读长三角篇、珠三角篇、京津冀篇,详见《长三角——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珠三角——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人气王》、《京津冀——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潜力股》,上述三大城市群,在我国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创新,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及全国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那么成渝城市群又将如何推动周边城市高质量发展?
成渝“第四极”占得先机
成渝城市群为何如此重要,以至于被定位到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地位?
首先,成渝拥有重庆和成都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且一个是直辖市,一个是副省级城市。成渝本一家,成都、重庆曾同属于四川省,都是西南地区经济重镇。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虽然两地在行政区划上分开了,但经济、文化的交往依然密切。两地有相当浓厚的文化认同基础,心理距离也非常近。结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先例来看,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顶级城市群,都至少有两个主力中心城市的支撑。在这一点上,成渝同样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
而且成渝城市群与其他三个城市群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菱形地理空间布局,有助于梯次实现先进生产力的有效牵引。引用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的话说,“这最大限度地覆盖及拉动我国最广泛区域和最大规模人口发展,实现全国区域经济均衡及可持续发展。”
从国家战略的加持来看,成渝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已经明显占得先机。
其次,成渝城市群能从众多城市群中脱颖而出,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它的地理角度寻找到答案。
自古对四川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描写,交通曾是成都和重庆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然而对于“蜀道难”成渝自有破解之法:成渝通往欧洲、通往海洋的通道和规划已经完备;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炉,重庆和成都又分别获得三条和两条主通道,通往海洋的交通大道再次布局完整。这样的布局,在内陆城市中也只有成都和重庆拥有和具备。
“渝新欧”和“蓉欧”两条通欧班列,让成渝城市群连通了欧洲,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对外经贸格局。
2011年,“渝新欧”最早开通的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过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沿途经过6个国家。
有了重庆的“先车之见”,从成都始发的“蓉欧快铁”也在2013年开通,并且成为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初步形成了陆路对外国际运输大通道。
随后,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将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这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由此,成渝城市群的命运也被现代陆路交通彻底改写。
成渝的未来在成渝城市群
根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成渝城市群发展潜力全国排名第四。相较于发展相对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还处于快速发育期。
2020年成渝城市群GDP总量为6.82万亿元,分别占长三角城市群的27.9%、粤港澳城市群的58.8%、长江中游城市群的61.4%、京津冀城市群的68.9%。
如果对标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层次感并不理想,没有形成长三角城市群以“中心化+区域化”经济发展的模式。而是城市群内部逐渐形成了重庆、成都核心城市明显领先,与其他中小城镇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成渝城市群具体范围包括四川省15个市、重庆市27个区县以及开县云阳的部分地区。2020年重庆和成都的GDP合计4.27万亿元,对成渝城市群的GDP贡献度为62.6%。除万亿级别的成都、重庆外,经济圈内其他众多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则处于1000-3000亿元之间。城市群内平均GDP为4264亿元,除重庆、成都两大核心城市外,没有一个城市达到均值。
四川省各地级市州GDP(2021年1季度及2020年)表:
市州
|
2021年1季度GDP(亿元)
|
同比增速
|
2020年GDP(亿元)
|
成都
|
4552.84
|
17.30%
|
17716.7
|
重庆
|
5995.25
|
18.4%
|
25002.79
|
绵阳
|
725.25
|
17.00%
|
3010.1
|
宜宾
|
652.06
|
16.80%
|
2802.1
|
德阳
|
574.75
|
16.50%
|
2404.1
|
南充
|
525.13
|
13.90%
|
2401.1
|
泸州
|
510.2
|
15.40%
|
2157.2
|
达州
|
493.1
|
13.20%
|
2117.8
|
乐山
|
479.12
|
14.60%
|
2003.4
|
凉山
|
421.57
|
12.80%
|
1733.2
|
内江
|
369.74
|
16.10%
|
1465.9
|
自贡
|
359.83
|
16.00%
|
1458.4
|
眉山
|
355.75
|
16.70%
|
1423.7
|
遂宁
|
324.84
|
15.80%
|
1403.2
|
广安
|
292.7
|
13.20%
|
1301.6
|
攀枝花
|
262.78
|
12.50%
|
1040.8
|
广元
|
227.29
|
12.80%
|
1008
|
资阳
|
204.2
|
14.60%
|
807.5
|
巴中
|
180.99
|
8.60%
|
767
|
雅安
|
170.71
|
13.80%
|
754.6
|
阿坝州
|
88.69
|
11.30%
|
411.8
|
甘孜州
|
87.74
|
12.60%
|
410.6
|
反观,长三角城市群不仅经济体量大,腹地广袤,产业门类齐全,各城市核心产业还存在互补性。2020年,长三角区域GDP为244714亿元,占全国GDP超过24%。其中,上海市3.87万亿元、苏州2万亿元、杭州1.6万亿元、南京1.48万亿元、宁波1.24万亿元、无锡1.237万亿元、合肥1万亿元、南通1万亿元。长三角可以在世界金融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多个城市综合实力突出,各个维度发展普遍比较均衡。
在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部合伙人金军看来,“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发展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区域重要城市不仅是区域的门户枢纽,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
毫无疑问,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单个城市如何自强的问题。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津逵表示,在一年时间中,总书记两次主持中央会议,都谈到成渝双城圈,其意义非比寻常。而对成都、重庆两市的发展阶段、两市为中心的两个城市圈、两圈之间的相互协作、两圈为中主的城市群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定位,都需要重新审视。成渝城市群不应是“成都东扩”和“重庆西拓”蔓延式的对接结果,在成渝主城之间一定要“同城化”,共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供应链助力制造业崛起
与三大城市群比起来,成渝区域本身的交通物流、配套能力、产业基础等方面不够完善,还需结合自身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新经济等产业已经形成的发展优势,提高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重庆的GDP增速在2010-2017年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体现出较强的发展动能,然而重庆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汽车、电子设备制造等传统行业。2018 年来,由于全国汽车产销均出现负增长,重庆的汽车支柱产业受到一定冲击,因而经济增速有所下滑。
成渝两城均为西部工业重镇,以汽车、摩托车及电子设备制造等产业为优势。近年来,国内汽车产销量下滑、传统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等因素共同导致成渝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成渝两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44.7%和55.0%下降至2019年的30.8%和40.2%。
相较于成熟的三大城市群,成渝都还处于一种待激活的状态。
特别是在都市圈时代,未来成都和重庆各自的发展上限和影响力能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成渝城市群的融合程度。
对于这一点,双方其实心中都有数。
在传统制造业增长承压的环境下,两地均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划。
成都发展“5+5+1”重点产业体系,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5大重点产业)、现代服务业(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业5大重点领域)和新经济(“大数据 +”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重庆则致力于巩固提升智能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装备产业、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消费品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推动支柱产业向高端迈进。
中达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优化和稳定产业供应链或将助力两城优势制造业再次崛起。供应链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大关键因素,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成渝双城的融合发展将更充分地使双方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上达成协作,如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方面开展协作,优化供应链以达成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的目标。双方的互联互通将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代表的创新产业研发交流更为顺畅,进一步助推新兴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不过,与西部整个地区的后发优势一样,成渝城市群目前的相对落后状态,也正是未来的发展潜力。
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两城的相向发展将构成成渝发展主轴:成都将跨过龙泉山,加快天府新区建设;重庆则向西拓展,布局建设科学城及重庆高新区。除成渝两城外,南充、泸州、宜宾等城市亦将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迎来发展。除政策的推动外,人才的储备、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使成渝双城的融合发展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