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天福园有机农庄主
高级国际商务师
这个《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我看后很受鼓舞,感触很深。
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会不以人的意志转移地导致生态的改变和意识形态的改变。在我二十年城市人务农的实践中,我在不断思考和反省。西方人发明了化学农业、种植工业和养殖工业,搞了40年后出现很多危机。我国搞化学农业,也差不多在搞了30-40年的时候出现危机,甚至有的问题比欧美还严重,撼动了我们古老农耕民族的根。其实,这个根不是在这40年中撼动的,而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了。从那个时期,开始了教育,远离农耕的教育;从那个时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特别是推行了土地私有制,生态环境和农耕文明的生存环境都受到了破坏,农民不断弱势化。到一百年前,欧美人来中国考察学习东方农业时只学到点皮毛。如今,外国人到中国来教中国人搞农业。我们古老的农耕古国现在是农业弱国,农民是弱势群体。而现在的教育依然是远离农耕的。2006年,我给200所重点学校校长写信,却一点回音也没收到。我从“童”字中得到启示,儿童在土地上、田地上成长,中华农耕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学校不理我,我去找幼儿园。终于有幼儿园小朋友来了,后来也有小学生来了,甚至中学生。我一个城市人之所以能来做农业,与我小时候去农村学农的经历很有关系。
我从1997年开始做农业,二十多年了,没踏实过,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有机会体验到因不和谐而产生的痛苦促使我所做的思考。但是,从2012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看到希望,相信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了教孩子们唱,我在那个门上,贴上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城乡融合,关键是思想的融合,文化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体现。
“文革”后我们“打破大锅饭”,实行改革,城市立竿见影,而农村放下了工分、大锅饭,又端起农田大锅饭。有时候,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基层不知道怎么去落实。比如,毛主席指示“农业学大寨”,有的地方在平原上修梯田建高架渠。如今这个时代与毛主席的时代不同,那时候没有资本这种力量。
现在我们谈“城乡融合”,我觉得特别好,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特别兴奋,因为从“城乡结合”到“城乡融合”是一个非常可贵的进步。在这个城乡融合的过程中怎么做,是我们当下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说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要素流动,应该注意到各种要素,都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如,人口是有形的,人口的流动不仅是有形的人口的流动,还应该是无形的人口素质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