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刘首文: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应相得益彰
时间:2019-07-24 22:40:16 

fde1f2a7818f948d2dc950c69b7be618.jpg

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兼副秘书长农业管理专家

“三个融合”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这些年自己虽然不是农民,在城市长大,但是也算是半个农民了,因为一直围着农业转,所以当受邀参加城市化委员会的时候我在考虑一个问题:应该把今天这个主题放在时代的大背景去思考,就像我们搞农业一样,不能把城市和乡村割裂开。从刚开始的强调城乡一体化,到后来的城乡统筹,再到如今的城乡融合,城乡间的关系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调整、修正。从国家层面来讲也是这样一个大趋势,从世界文化、文明的大融合发展来看也是这样一个大趋势,包括现在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它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早晚我们都要面对,因为我们是在发展。

  在各种场合,我一直在不断强调“三个融合”:一个是产业的融合,我们经常讲三产融合、智能化,实际上是产业在融合,产业之间的分界越来越细化,动不动就讲跨界,所以其本质是产业融合;第二个是从地域来讲的城乡融合;第三个是文化的融合。所有的这一切从国内的经济形势来讲,从可以预计的发展趋势来讲,这三个融合能充分体现我们当今时代大的背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能加入城市化委员会感到非常荣幸,这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生意上的感情远胜于建立在感情上的生意”,这是资本家讲的,换句话说,我们是建立在事业上的情感应该远胜于建立在感情上的事业。为什么?我们有幸赶上了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有幸大家结合在一起,我们有幸在城市化委员会这样一个平台上共事,我们建立起这样的朋友情、同志情才是真挚的。为什么老说战友情很真挚,因为他们同在一个战壕里战斗过,所以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将来我们能够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发挥我们应尽的义务,做我们应尽的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是东方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农耕是一种文化,我们中华文明是立足于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基础上,这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根基,所以不要小瞧了,其实它每一点、每一滴都进入了我们历史的血液、文化的精髓里面。比如说我们种田浇水还要根据月亮的月盈月亏这些常识,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带着很虔诚的心态去学习。很幸运北京还有天福园有机农庄这么一块土地,让我看得到农耕文化,因为北京这个大都会离传统农耕渐行渐远了,从市中心到这里开车约一个小时,能见到这样一个地方我觉得很欣慰!

  我们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个东方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而且把它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如“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首先推出来的。在这样一个社会,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总有一些人,会率先领悟到或者是察觉到,同时也会像张志敏老师这样,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甚至拿着自己家所有的东西投入进去。所以他们付出的代价其实很大,他们个人或者家庭付出的代价很大,但是他们是先行者,他们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是他们在探索。为什么我说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不是盲目探索,他们在有意识的寻求,在主动地领悟或感悟某一种规律性的东西。

  由此推而广之,不光农业,包括工业,包括科技方方面面其实都有这个求真的过程。

要让技术为生态服务

  所谓的技术无非是人类发现一些规律性的加工手段而已。我们发展过程当中,其实技术发展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技术与生态环境应和谐、均衡地发展,我们不应该回避科学技术,而应该去掌握技术,同时科学合理地应用技术。

  我曾经看过一些地方在追求所谓的“有机、生态”时做得比较极端,比如在某些地方,就把种子撒在地上让其自由生长。那你还种什么地呢?随便撒到地了,既不搞农事耕作,也不搞农事管理,什么都不做,把那个土地弄一圈,播播音乐,念念经书,美其名曰“自然农法”。这种情况下人类的肚皮问题都解决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又该从何谈起?所以我认为,生态这个系统首先是在解决最基本的生存温饱的基础上,慢慢有序地、和谐地发展,而不是掠夺性地、侵略式地盲目发展。

  技术在实验室里如何研究都可以,为的是求真,求到最根本的边界或本质。例如最极端的温度是多少?这是可以追求的。但是,当你把它转为生产过程时就要小心了,例如什么样的温度、湿度更加有效,或者是高效地应用这些技术,而不应该把技术变为人类与大自然争夺的武器和工具。因为技术也是来自于规律,当你发现了自然当中的规律,却把它变为自己的武器,反而去征服大自然的时候,那你一定是失败的。

  所以,我以为,技术是相对的,而如何利用技术,如何进一步开发技术,让技术为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有效地服务、和谐地发展,我觉得这是技术应用的目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