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多来席卷全国的“抢人大战”,说明各地开始真正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是对以往“重物轻人”型城市发展观念的调整。
长期来看,人才争夺战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倒逼各地重视人才,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从近期来看,要警惕“抢人大战”的负面溢出效应,对地方引才引智进行规范和引导,并对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配置进行有度的宏观调控。
一是简单粗放地引人政策波及房地产市场,抵消国家房地产调控成效。过于宽松的落户政策,也给购房者甚至炒房者带来了便利,实际上变相给本地房地产调控松绑,“抢人大战”在部分城市变成了“抢房大战”,推动了本地房价上涨,住建部近期已约谈了12个城市。
二是政策过于同质化,出现引才引智的零效益。目前各大城市发布的政策大都包含着简化落户手续、提供补贴、对创业者提供资金补助等条件,补贴期结束后,如果相关城市没有产生长久持续竞争力,可能会导致人才“逃回北上广”的等回流现象。
三是政策频繁“打补丁”,诱发政府的信任危机,给地方城市打上了“朝令夕改”的“不靠谱”烙印。尤其是相当多不符合最终政策要求的先来者,却已经拿到了准迁证,这种人为造成的政策不连续、不严肃、不公平境况,后续政策即便调整也无法弥补。
四是“抢人大战”滋生“户口空挂”问题,增加城市社会治理难度,易诱发包括“高考移民”在内的一系列敏感问题。无论是人在户不在,还是户在人不在,“户口空挂”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规划、配置、使用等方面都会造成误导性错配。
五是“抢人大战”滋生“政策绑架”问题,降低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性。东北振兴、西部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但一些发达地区以引才引智为借口,挖走不少欠发达省份的高端人才,造成一些地区“失血严重”。
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其配置应该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构筑“引、育、用、留”并重的引才聚才格局,使市场机制更加有效、微观主体更加有活力。
一是既要因城施策,更要精准引进。不能陷入落户人数多寡的政绩比拼之中。
二是既要积极而为,更要量力而行。要避免人口短期急剧涌入,使城市超载,出现因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短缺而带来的“新人”与“老人”群体性社会矛盾激化问题。要长期留住人才,地方出台和承诺的政策,必须具有严格的可执行性和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引才引智的层次和规模更要考虑地方的财政负担,防止出现地方财力透支。
三是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不断优化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增强城市的归属感、亲近感。
四是既要做大增量,更要盘活存量。城市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本地人才来长期支撑,相比给予“新人”的优惠政策,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更体现在如何对待“旧人”上,不可招来“女婿”气走“儿”。要常态化对本地人才进行摸底与储备,加强对本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科学评价和“同才同待遇”使用本地人才。
五是既要服务本地,也更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需求。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谭永生,助理研究员 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