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这是总书记就推进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做出的新的战略设计。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记者梳理发现,习近平多次提到乡村振兴,提到“三农”问题,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多新提法新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在中国城镇化大潮中,习总书记关于逆城镇化的说法引发关注。
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
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3月8日,习近平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城镇化”和“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推动
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而农业有奔头,才能吸引到人才。3月8日,习近平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他说,乡村振兴,一方面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通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队等形式筑牢基层党组织。他还强调,将来还要引进职业农民,让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务农。
称赞进城务工人员的奋斗人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现在很多农民都进城打工,关于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书记想得很深入。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米雪梅代表作为广东数千万外来工的一员,在发言中讲述了她到广东务工创业20多年的酸甜苦辣。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道:你的经历就像你的名字,“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指出,我们现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米雪梅发言中讲到的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带有普遍性。我们现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解决留守问题。同时,也要让留在农村的老年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到归宿。
总书记指出,家庭人伦等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城镇化过程中,在农民进城的大迁徙中受到了冲击。这个冲击不可避免,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泯灭良知人性。我们制定政策要设身处地为进城务工人员着想,把当前最需要照顾的、扶持的方面搞好。人民群众在什么方面感觉到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要在那些方面下功夫。广东是外来人口聚集的大省。总书记要求广东继续探索积累经验,为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新的贡献。
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注意哪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了醒。
3月8日,他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搞“面子工程”。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
五方面着手“乡村振兴”
具体要怎么干?习总书记要求从这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产业振兴,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
二是人才振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三是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生态振兴,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
五是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