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江源零废弃中心:共建没有垃圾的“雪域桃花源”
时间:2018-06-04 08:44:37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文:东周 书琴 余凯 

  零废弃(Zero waste)是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可以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再利用的最大化。这是在国际上刚刚兴起不久的先进环保理念,不曾想这个“不产生垃圾的零废弃梦想”竟然在遥远的青藏高原,在一位从闭关洞中走出的堪布(佛学博士)带领下,被一群牧人们真正的实现了。

  三江源里的尖作村曾经垃圾堆积如山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和亚洲各国的20亿人口提供水源,有“中华水塔”之称,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其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极具保护价值。尖作村,位于三江源澜沧江的源区,平均海拔4100米,属青海省玉树囊谦县,以畜牧业为主。

  2016年以前,尖作村同藏区其他地方一样,陷入了追逐消费廉价低劣工业产品的危机牧人们不重视本有的畜牧业有机食品及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的使用。“以前村里有两家小卖部,过年这一家买了一箱饮料,另一家就要买两箱,大家互相之间会攀比。”村民尖才回忆道。村民们争相购买垃圾食品,并将瓶子和塑料包装随意的丢弃在草原上,污染了土地和水源。“我家一年大概有四、五头牛会因为误食塑料垃圾而死,把牛胃剖开里面全是塑料袋。”

e6c241b251041c600f6f2276f47f3666.jpg

降央西然堪布在闭关洞前

  他从修行洞里走出,创建高原上的环保学堂

  尖作村里有一位闭关多年的堪布名叫降央西然,是当地很有威望的藏医及禅修大师,他从闭关洞出来后,多年来坚持为牧人们免费看病。2012年起,堪布接触到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SGR)的绿色健康项目,并于2013年成为SGR和阿拉善SEE的环保人。

7812199e383f35d4784d3bf57acbdbbc.jpg

  堪布意识到,外来垃圾已经威胁到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随手丢弃的垃圾成为几代人生命期间都无法降解的“毒瘤”,污染了土壤大地,严重影响牧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健康。因此,他决定引导牧人们回归本有的健康生活方式。

  2016年4月25日,降央西燃堪布组织德迦寺、德迦尼姑寺及村里54户人家,在SGR的指导下,成立了“德迦环保学堂”,并为所在社区设立了三个重要目标:“零废弃”、利他之心、有机绿色食品。

  德迦环保学堂成立之初,堪布亲自带队,组织大家清理草原上的垃圾,并以身作则,徒手把垃圾一件件放入垃圾袋中。2016年,德迦环保学堂带领社区牧民共清理了25车垃圾。堪布意识到,捡垃圾、烧垃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家各户的消费是垃圾产生的源头,只有大家不使用塑料制品、不食用垃圾食品,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当地牧民还在德迦环保学堂组织下,形成了植物、野生动物、水源和鸟类监测巡护小组及生命与生态道德教育小组。

  “零废弃”社区建设,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零塑料的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村民扎西么杰说:“要做到零塑料,意味着我要重建我的家。堪布鼓励我们收集使用祖辈传下的生活用具,我们家有45个塑料制品,要花许多钱把它们全部换成木头的、布的,换成我们祖祖辈辈都在使用的传统生活用具。”

  但通过环保学堂对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以及SGR的帮助与培训,牧人们自愿参与到零废弃社区的建设中。堪布在两座寺院以及各个牧户家里清理塑料用具,总共“没收”了740件塑料制品,随后村民们逐步恢复了使用传统生活用具。

  “现在我们去买米买面,都会自己带着布袋子,不使用商店提供的塑料袋。村里人开的一家小卖部,也在环保学堂的倡导下关门了。作为青海省唯一的一个零塑料社区,我们很自豪。”当地牧人说。

  牧民们日常跟堪布一同到山上采藏药,身为藏医的堪布义务给村民看病,免费提供藏药。社区内的村民食用当地生产的有机食物,以畜牧为主,自种有机蔬菜、采食野生菌类为辅。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牧民们重拾祖先的器皿,杜绝了塑料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建设起高原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零废弃社区。藏区一直难以解决的垃圾问题得到了突破性进展,草原、河流更干净了,当地人寻回了健康生活与文化传承。

185701cd2479b7125c617832fa574fa0.jpg

展厅墙面挂上了记录德迦社区建设的故事照片。特意选用油画布材质,照片的寿命也更长,更环保。而悬挂照片的每一根绳子都是德迦尼姑寺的阿尼们亲手编织的。是藏地传统用来编织黑帐篷的牦牛毛线,从收集、梳理,到捻线、阿尼们用了足足半天的时间才完成。


桌子上的花瓶,是用废纸和塑料瓶做的再生产品,特意从法国带过来展示,希望零废弃社区以后会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再生产品,展示给访客的同时也为当地社区百姓带来灵感。

3db787b94a62f8b44c8e02de972cff0b.jpg

从外购二手家具、带来传统物品到尝试废物利用、旧物改造,学堂布置工作也给当地创造了一个探索零废弃生活方式。


温暖舒适的羊毛地毯(公益人士演毅捐赠)与厚重实在的长木桌化身为落地榻榻米,面朝宁静开阔的山川图景,堪比南宋的《雪堂客话图》;散发着岁月痕迹的木制桌椅错落有致的摆放着,与捡来的高原枯枝干花一起静候访客的光临。

  今天的尖作村,非常符合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没有手机网络信号,远离喧嚣,成群的野生动物,不羁的草原,隐蔽在三江源深处的恋恋群山之外……

  无论是尖作村的牧人、修行人、还是到访的客人,都不能使用或者丢弃塑料制品、塑料包装,并需要自带碗筷,临走时还被邀请“打包”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

  众筹建设“零废弃环保活动中心”

  为了将这种零废弃模式进行推广,降央西燃堪布希望在当地社区建设一个“零废弃环保活动中心”,作为展示、培训、分享的平台,也可以让热爱环保、希望体验零废弃的朋友们有个栖身之所,让关注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各界人士前来指导和交流,共同守护亚洲水源二十亿人的水源头。

  2017年9月,腾讯“99公益日”,在阿拉善一比一配捐的支持下,三江源保护协会发起了“让德迦实现零废弃”的众筹项目,希望以玉树地震中废弃的木材,地板,以及窗子为材料为尖作村建立一座零废弃环保活动中心。在784位爱心人士的共同支持下,最终筹集到8万多元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建筑材料、室内装修及相关用具。

  中心得到各界的积极支持,登龙云合学校为环保中心捐赠的来自芬兰的专业生态干厕,粪尿分离,无需冲水,枯枝木屑混合堆肥,实乃解决乡村厕所卫生和有机肥料循环的利器;东周和五之等三江源志愿者在西宁采购了一批旧家具与旧器皿;堪布、僧尼与牧民们也纷纷从家里带来传统的年代久远的生活用具,堪布从玉树地震受灾的旧房子里收集了旧木料和窗子,展示中心里安装好的老窗子,每一扇都来自不同的人家。

  中心散发着家的温暖与温度,等待着有心人一起静望窗外。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就是青藏高原上第一个真正实现零废弃的“雪域桃花源”……

  大陆首家零浪费商店落户北京南锣鼓巷

  三江源的“零废弃中心”在北京也已经有了呼应者,2018年1月,中国大陆首家零浪费商店——THE BULK HOUSE 开业了,目前已经得到天使投资人的青睐。这家位于鼓楼东大街南锣鼓巷旁的环保商店,致力于建设中国首家倡导零浪费生活的社会企业,通过组织分享零浪费的主题系列活动和内容来引导人们与自然和平共处,并提供一系列日常实用且独具美感的零浪费好物,旨在帮助人们轻松开启一站式零浪费生活之旅。THE BULK HOUSE 为了提倡环境保护,加入“1%地球税” 国际环保组织,将产品售出的1%收入捐献给这个组织。企业负责人余元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向塑料等不可降解物说再见,使我们的生活为地球带来的负担降低到最小。

7747a5adc274484d4dcc13ddb26c0575.jpg

水源和野外保护

  虽然目前只一家店,但创办者充满雄心壮志,他们希望通过倡导“6R 原则”(拒绝你不需要的物品,避免垃圾的产生;减少你需要的物品;重复利用,物尽其用,让闲置物品再次利用;维修保养,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回收物品;堆肥降解那些不能被回收、修理、再用的物品),鼓励大家选择一种减少浪费、对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dfc1e89603fd975e1a612e41b2527215.jpg

在堪布的创意下,这些剩余的边角木料后来又成了天然的花盆、别具一格的香插。只要用心留意,便会发现角角落落都是当地的宝物。堪布邀请活佛,每一位环保组长,都贡献一个老物件,第二天大家争先恐后的带来了自家的“老古董”义务放在零废弃社区供大家使用。

686b9ef218160ab19ff189af676f12f0.jpg

e9ac1ec3f8fd8680cf05a174c51d41a3.jpg

毡帽做的灯罩就是废物利用、旧物改造的又一个体现,探索零废弃生活方式,重新发现传统游牧文化之美。

2bbfb74f2fb6832c2cb0e7281fefc08e.jpg

堪布亲手布置的佛堂(还未完全装饰完毕),他取来寺庙边挖掘出来的有上千年历史的玛尼石刻四臂观音像供奉在这里,并把把自己最珍贵的药师佛佛经供奉在佛像左边,动物组长从家里带来古老的印经版,稳稳当当地悬挂在右边。

6c3e28c78eccd6b4bf76ce77007e3562.jpg

旧的木地板来自不同的家庭,由囊谦的桑宝和登龍雲合团队捐赠。看到学堂展厅的布置后,当地百姓又惊又喜:原来旧的家具也这么好看。有牧民甚至邀请东周老师和五之到家里去,希望把自己的家也恢复成以前传统的样子。


但实际上,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伙伴都是设计师。正如五之分享的,“游牧的文化核心就是牧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们的灵感来源于牧人们千百年来的智慧。未来,大家还打算用二手衣服做拼布的门帘,用当地的石刻技艺做门牌,希望环保中心中融入传统元素的同时,也可以开放多元的应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再生设计。”

f1d896aca5cdd1cb93e42cc755b10177.jpg

因为当地不擅长针线缝纫, 在SGR的介绍下将邀请甘宁帕卓巴手工艺合作社来帮忙,将旧衣服、旧布料改造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窗帘抱枕等生活用品。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减少长途运输里程,又能支持带动邻居社区的相互发展。


这里将成为当地学习交流的公共空间,也是未来对外传播零废弃环保理念的平台。

它就像一个载体,把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传统游牧生活方式呈现出来。

因此,在布置上,学堂也遵循零废弃原则,尽量选用二手的材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