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建设触觉友好城市
时间:2018-04-05 14:29:0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韩西丽 

97889b3a1feaa06081e89e514a7fc94f.jpg

      韩西丽: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博士、副教授

      城市化委员会交通运输专委会专家顾问

  韩西丽,北京大学博士、副教授,欧洲景观设计学教育联盟(ECLAS)会员,瑞典隆德大学可持续城市研究室(SUDes Urban Lab, Lund University Experts AB)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户外空间与儿童健康、可持续城市设计、城市感知及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曾主持完成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城市邻里空间特征对儿童感知及户外体力活动的作用机制41001089”,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空间过滤渗透性对儿童非机动通勤的影响强度与机制研究41471119”,参与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和参与其它纵向及横向课题共3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城市感知》一部,编著出版书籍3部,参与出版其他专业书籍6部;曾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5成就奖”、环保部“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奖励等奖项。

  栖息于城市,我们每天都通过触觉感知着城市。我们的皮肤可以感知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我们的头发可以感知到城市或者场地上的风,走在中世纪的城镇,我们的双脚可以感知到石块铺地的肌理,走累了或者想和碰到的熟人停下来聊几句的时候则可以通过身体感知到街旁座椅的温暖或者冰凉,平滑或者粗糙等等。经过有趣的雕塑时,孩子们会冲上前去拥抱、抚摸或攀爬,经过古老的建筑之时,人们时而会驻足触摸粗糙的石砌建筑底座或者长了些许铁锈的大门以及被磨得很是光滑的门把手,这是一种在视觉感知之外的更深层次的、与历史建筑对话的方式。

  虽然触觉是我们和城市空间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往往因为触觉感知发生于瞬间或者过于平常,以至于没有引起人们的过多关注和设计师的普遍重视。因此,建设‘触觉友好城市’应成为我们未来的建设目标。

  人们所偏好的触觉感知依据目的可概括为防护性接触、舒适性接触和愉悦性接触三种类型,不过好的设计可以打破三者之间的界限。

  一、防护性接触

  防护性接触是指人们在户外空间活动时,需要一些构筑物或者户外家具协助以达到身体平衡而免受伤害。例如跨河桥梁上的栏杆扶手、步行过街天桥上的护栏、连接商场建筑的架空步行走廊的两侧的护栏等都是防护这些空间内使用者活动安全的必要构件,防护性触觉感知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户外空间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例如在丘陵山地城市中连接不同高程街道的台阶或者坡道两侧的栏杆扶手、公共建筑入口台阶旁或者高处平台边设置的护栏、十字路口处的人行横道上设置的防滑坡道、亚热带地区城市街道上带顶棚的连廊、多雨地区街道两侧的骑楼空间、炎热地区城市广场上的休息拱廊等。这些设计旨在协助有需要的人群安全地通过或者在户外空间活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a40eae0125a13d8984365a48dd4bf555.jpg

  步行桥上光滑的铜质栏杆吸引着各类人群靠近、触摸,舒适的触感延长了参观者的停留时间并促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栏杆不仅仅作为建筑构件为人们提供安全防护,它本身也在定义空间并制造场所(英国伦敦市皇家植物园“邱园”)。

6b544af0aff3515e54fb9c61760abb3e.jpg

台阶上的栏杆扶手,供特殊人群使用(瑞典隆德市大教堂入口前广场)

0ab411814af14af6dbba401284f7130b.jpg

地中海松树的影子在树脚下缩成一团一团,游客和市民聚集休息其中,树影在炙热的阳光下为人们提供了防护和相对舒适的停留空间(四月份的意大利罗马市街头)。

5ef8e06dad120b33929bf904db9a689a.jpg

30cm宽的大块石质铺装的介入即可为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出最大的舒适性甚至是有趣的触觉感知机会(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市)。

  栏杆在提供防护的同时也在定义空间

  各种桥梁上的护栏则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吸引着人们驻足依靠并观望四周,或者开始与身旁的人聊天,扮演着社会交往媒介的角色。户外空间中针对极端气候的防护设计如廊架、雨篷和林荫树木的服务对象具有普遍性,在骄阳的炙烤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肤色、各种年龄的人都会本能地寻找荫凉处通过或者休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人们会偏好那些不受寒风侵扰的墙角或者建筑所围合的院落开展活动。

  精彩的防护性触觉设计可扩大空间的使用群体,增强空间的停留感,进而增加使用者的社会交往机会。然而,通过触觉感知消极的防护性物件则会压缩使用群体的数量,消弱空间的吸引力和停留感。例如一处桥梁上表面粗糙或者摸起来冰冷的铁质护栏,仅仅有着安全防护的功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桥梁空间的停留感。相反,桥梁上温暖的、光滑的以及形状对人的手或者背部来说舒适的护栏则在防护的同时,将桥梁从一处通过性的场所转化成一处停留活动的场所,在桥上驻足观望周边的事物,也许变成活动的主要目的,而不是通过时短暂发生的次要性活动。

  户外空间护栏的设计受设计规范的约束,但约束往往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为准则,例如只规定护栏的高度和栏杆的间距等。如果将人的触觉感知需求加以考虑的话,护栏就会改变空间的使用人群、使用特征和格局,增强空间的场所感。

  气候带与城市微气候

  如果要建造友好的城市居住环境,户外空间微气候的友好程度也应得到重视。在亚热带城市例如深圳市和广州市,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十分炎热。在古代,由相互靠近的建筑界定的小尺度街道、树冠高大浓密的榕树所界定的林荫街道以及房前屋后空间为人们在户外空间活动提供了很好的防护。然而,新建城区中宽阔的道路、点式高层建筑分散布局、活动空间内以视觉美观为准则的草坪及装饰性的小灌木主导的绿化植物,应对炎热气候条件的作用十分有限,使得户外空间中的实际活动范围减少,户外空间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迫使人们选择自带遮阳伞、遮阳帽来出行。

  在炎热天气从事户外活动,人们都会自觉地选择在大树的林荫下停留休息,从而免受阳光炙烤。石质座椅凉爽的表面与绿荫如盖的大树下的空间共同形成相对安全和舒适的休息场所。地方性遮荫树木是专门为服务当地人的生活而存在的。如果将高高的、树冠较小的地中海松树移栽到中国的广州市,同为亚热带城市,广州和罗马的气温却存在明显的差异,罗马日温差较大,正午的阳光炙热,但广州的日温差很小,遮荫需求在白天时段长时间持续,因此,地中海松树短时的遮荫满足不了广州市民在户外活动的需求,而高大茂密的榕树树冠长时间的遮荫效果也难以满足罗马人在清晨和傍晚对于阳光的需求。因此,除了调整城市建筑布局、利用建筑遮荫创造安全的、舒适的户外空间之外,在户外空间种植当地的遮荫树木也是改善城市微气候、创造‘触觉友好城市’的有效途径,应得到设计师的重视。

  二、舒适性接触

  铺地材料提供的触觉感知机会

  舒适性接触是一种主动性的触觉感知偏好。人们喜欢用手、脚和身体上的皮肤接触光滑的、温暖的、凉爽的、柔软的物质,户外环境也不例外。良好的户外空间设计,尤其是选择适宜的材料可促成舒适性触觉感知的发生。

  铺地作为户外空间主要的环境元素,其材料选择对空间的氛围和人的触觉感知具有频繁且深刻的影响。

  对于同一种类型的铺地,不同的使用人群或者不同的使用方式都会促成不同的体验效果。例如在由粗糙的石块铺砌的人行道上,大多数步行者会强烈地感知到地面,感知到城市沧桑的历史感,会带来舒服有趣的感受,但对于穿高跟鞋的女士们,顺利走过这样的区域会变得非常困难和不适。同样的场地,对于骑自行车的人、推着儿童车的人、使用轮椅的人以及拉着行李箱的人来说,通过凹凸不平的石材铺地或者碎石铺地的时候,颠簸会给他们带来不适感。因此,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以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及舒适性感知偏好,是设计师应聚焦的内容之一。

  介于台阶与坡道之间的地面形式

  台阶和坡道是户外空间中三维的地面形式,通常会出现在公共建筑入口处、不同高差街道的衔接处、有地形高差的广场上以及公园里。除了涉及到铺装之外,坡度、台阶的高宽比例都会影响到人们通过时的触觉体验。在户外空间的台阶设计中,设计师对于防滑、坚固耐用、弱势群体通过时对于高宽比及坡度需求等方面考虑较多,以保证各使用者安全通过,但对人们通过时的舒适感知需求则考虑较少。在一些中世纪及古罗马的城市空间中,介于阶梯和坡道之间的低矮、宽阔的台阶其大约1:10的高宽比使得上下台阶活动变得容易且舒适,这样的设计打破了上下台阶带给人们不适的身体体验。

d62055eb77ce768745aa59d31ff7c603.jpg

  城市户外空间永远都缺乏座椅

  城市户外空间永远都缺乏座椅,行走中的人总希望在疲惫之时能随时坐下来休息片刻。对于老年人、小孩、孕妇以及身体不适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街道、人行道、广场、社区内部、公园、公共建筑入口及周围等人们可能通过或停留的地方均布置大量座椅,受到市民的普遍喜爱。户外座椅可提高人们在户外逗留和进行社会交往、接触自然的机会。例如英国一项针对三个苏格兰格拉斯哥地区的城市街区与老年人健康关系的研究发现,户外座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在户外逗留的机会,并增加他们步行的距离,如果老年人去附近的商店、社区中心,他们总能走回来,在夏天里有的老年人会在购物沿途的座椅上休息半小时,享受夏日温暖的阳光或者与他人聊天,对老年人的健康十分有利(1)。

  材质影响座椅的受欢迎程度

  关于户外座椅,除了它们的位置和数量,座椅本身的材质是人们在坐息时第一时间所感觉到的,石材、水泥、金属等材质的座椅在炎热的季节则往往因吸热而温度升高,在太阳的暴晒下,座椅的舒适性大大降低。而同样的材质在寒冷的季节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得冰凉,无法为人们提供休憩服务。现代城市大量使用的水泥及金属座椅比石材座椅对于温度的调整和适应性更低,这些材质的座椅往往变成摆设,在大多数时间段失去为人们提供坐息机会的功能。而木材、藤条等材质的座椅对温度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较高,可以在一年四季中满足人们的坐息需求。户外除了固定材质的座椅,也可以像家里一样,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材质的‘移动坐垫’以获取舒服的触感。这样的思考和相应的行动最先发生于那些敏锐的商家之间。在瑞典隆德市的步行商业街上,冰激凌店的老板为了满足人们喜欢在户外享用冰激凌的需求,考虑到季节因素,在橱窗外的金属窗台上铺上棉垫,简单的棉垫受到了各年龄段人群的喜爱。在挪威奥斯陆市寒冷的冬季,一些咖啡厅和餐厅的经营者们在户外就餐座椅上铺上毛质坐垫和靠垫。它足以提示我们,户外座椅的设计需要考虑本地的气候、四季变化等自然条件特征,并结合灵活的管理方式,从而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户外坐息机会。

8f21307bd59f0ec810ef09ccf7c2e811.jpg

冰激凌店外提供的柔软、温暖的坐息放松机会(瑞典隆德市步行街)。

c7843a19714bd303a7bfccff6b759721.jpg

每逢夏季,公园内的草坪成为市民享受温暖舒适的日光浴的理想场所(挪威奥斯陆市)。

  户外空间中的依靠物

  在城市户外环境中,由设计师主动设置的座椅具有预设的环境功能,提供主动的环境可供性,对于使用者来说,具有清晰的引导作用。然而,如果我们对户外人们停留时的情景稍加注意的话,便会发现人们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将自己周围的物体作为‘辅助座椅’或者身体的‘依靠物’加以利用。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一些并非设计师有意设计的利用方式。Marketta Kyttӓ将这种由使用者所发现的环境中的行为的可能性称为“被动可供性”。若观察一下什么样的环境才有可能成为支撑身体的辅助座椅或者依靠物,我们便会发现各种物体的不同功能(2)。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坐息于喷水池边缘的大理石池壁上、花坛边缘的围栏上、步行街入口隔离墩上、商店橱窗外挑的窗台上甚至不设置座椅的公交车站旁的道路牙子上以及行道树的树池边。

  城市空间中的可依靠物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除了可供依靠的建构筑物如墙壁,门窗、电线杆、树干等垂直物体之外,台阶上的栏杆扶手、桥上的护栏、窗台、倾斜的墙面以及雕塑等,这些街道家具及构筑物均具有较高水平的被动的可供性。人们可以利用他们以各种不同的坐息和依靠姿势进行休息。这些潜在的可供性往往位于场地的边缘以及建筑、水池、花坛等各户外空间元素的边缘,因此,‘边缘’的被动可供性启示我们它们应成为设计的一部分,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可为使用者创造更加舒适的户外休息环境,当然这样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人体工学尺寸之上,例如当物体高度在15cm-70cm之间,人们将其当做辅助座椅的可能性则较大,如果这个高度介于70cm-110cm之间,被依靠的可能性则较大。在户外创造舒适的触觉感知机会是街道家具设计以及建构筑物边缘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5b93e4a764060786ea936c0530a9e4d6.jpg

水景吸引着各年龄层人群的使用,在这里,触觉感知是人和水景交流的主要途径,视觉及听觉被弱化(英国伦敦市海德公园内的 “水石项链”景观)。

  晒太阳的机会

  户外空间中舒适的触觉感知还包括温度的感知,表现在气候、天气方面。例如,在北欧国家初夏时节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夏秋季节享受街道上吹来的微风以及在温带地区冬季聚集不受寒风侵扰的墙角下晒太阳等。这些空间会吸引人们在气候舒适的季节外出享用户外环境,也给不舒适的季节添加了愉快的感知体验。在温带地区的城市中,冬季在户外晒太阳是人们所渴望进行的活动,无论是在社区设计、广场设计、街道设计还是公共建筑以及办公建筑周围的环境设计中,都应该考虑冬季时节市民外出晒太阳的需求,有意识的在建筑设计以及场地设计的过程中塑造此类场地将会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舒适的利用触觉感知城市的机会。

6f2e5d0205711a49f4357ebf492157a1.jpg

在炎热的夏季,喷水成为人们尤其是儿童的乐园(美国纽约市巴特里公园)。

  三、愉悦性接触

  小水景—大乐趣

  在户外空间中,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是最吸引人去触摸的环境元素,无论是水池还是喷泉,无论是河流还是湖泊,也无论什么年龄的人都被形形色色的水景所吸引。近些年来,随着能源节约意识的增强,城市水景的设计也逐渐从强调视觉感受的静观转向重视触觉的参与。许多城市在新建的广场、步行街、公园内设计各式各样的旱喷,吸引着大量儿童乃至成年人的参与,成为提高城市户外空间活力的重要景观元素。除了旱喷之外,浅水池、小水渠、水幕以及水雾等形式的水景的建设也大大提高了人们利用触觉感知水的机会。
雕塑提供的触觉感知机会

e520183bc575c8f584f32975858abefc.jpg

光滑的石材表面及建筑空间式的形式设计使得雕塑吸引着儿童及青少年的攀爬、捉迷藏、坐息等活动,在这里,触觉感知是人和雕塑交流的主要途径,雕塑的视觉服务不再占据主导(瑞典隆德市)。

9290b669732a9db7d5f3d765b5e78619.jpg

厚厚的弹性地面铺装不但可以防护儿童受伤,也可激起了成年人弹跳的欲望,人们相互分享弹跳的快乐,触觉感知是人和场地交流的主要途径(法国里昂市街头儿童活动场地)。

  雕塑是另一类刺激触觉感知欲望的户外环境元素。雕塑因其材质、形态、比例等属性特征自古至今吸引着儿童及青年人攀爬、登高、坐息、触摸、拥抱等活动,成为广场、街头绿地、城市公园内最活跃的景观元素。城市广场、步行街上的形态各异的雕塑,它们都在一年四季吸引着儿童及年轻人触摸、攀爬,是通过触觉感知带给儿童和年轻人乐趣的环境元素。与古代城市街头、广场上严肃的英雄人物雕像相比,现代城市一些雕塑设计更加注重提供给市民触觉感知的机会。例如瑞典隆德市中心广场上由西班牙艺术家爱德华多·奇里达(Eduardo Chillida)于1972年设计建造的雕塑,光滑的石材表面及内外空间构成赋予了这处雕塑舒适、可攀爬、可探索、可隐藏等诸多吸引人参与的属性,成为儿童及青少年们聚会游戏的理想场所。即使对于成年人,童年时愉悦的触觉记忆也使得这座雕塑成为市民相约时所使用的“城市地标”之一。和该广场上的木质座椅的触觉感知机会相比,石材雕塑的触觉感知在温度上未必是舒适的,但它更具娱乐性,触觉体验也更为独特,因此而充满吸引力。

11d67841efdbff8ba779ff333413dced.jpg

由人工草皮制造的尺寸放大了的家具吸引着男女老少上前体验,愉悦性触觉感知欲望占据主导,有别于家里日常使用的沙发的异常的视觉信息刺激人们前去尝试坐息,并体会其中的乐趣(英国伦敦市泰晤士河南岸)。

  户外空间中的材质影响触觉体验机会

  材质是人的身体和环境交流的最直接的媒介。不同的材质可能将一处空间定义为冰冷、炙热、温暖、舒适,甚至可能激发想象,进而界定着人们的使用方式。商店大门上设计独特的门把手可以刺激人们上前触摸及探究的欲望,走在厚厚的橡胶铺地上,跳跃的欲望也会随之而来。如果坐息于公园里或者街头广场上一块未经雕琢的石块之上,可能一下子会将我们的思绪带往大山里或者河滩上的景象,商店门口或者花园周围摩旧了的木栏杆往往吸引人们去触摸和感受历史,这些都是我们的触觉记忆作用的结果。

  与平地和台阶相比,坡道的魅力是永恒的。无论是有意设计的坡道例如各种各样的滑梯,还是无意设计的坡道例如建构筑物露空的组件,它们往往成为儿童的乐园。

3fe9abda1efbb4b687d58a00ab5ab72d.jpg

对风的触觉感知成为人们之间开口交流的催化剂,风中摇曳的草坪、游人随风飘动的头发将风视觉化,人们用皮肤甚至调整身体平衡去感知这个场地,因风而起的兴奋和尖叫定义了这里的休闲氛围(英国爱丁堡市霍利鲁德公园)。

  自然元素与触觉感知

  带来愉悦性触觉感知机会的户外空间使用材料不仅限于人工制品,自然元素中往往蕴藏着无限的愉悦性触觉感知机会,成为人与环境乃至人与人交流的媒介。触摸街头光滑的白皮松树的树干或者垂下的柳条、捡地上的落叶与果实,抚摸毛茸茸的植物的花瓣、触摸餐馆门口种植箱内的蔬菜或者滨水岩石上的苔藓等等,这些亲近植物的偏好都似乎是人类的天性。通过触觉与自然对话是视觉交流之后的进一步交流需求。

  自然环境中一些看不见的触觉感知机会也会带来愉悦感,例如我们通过皮肤可以感知到微风或者强度大的风,也可以通过皮肤感知到暖阳或者烈日。微风让人产生舒适的感觉,促使我们在户外漫步或者静下来去体验。而强度高一些的风则可能通过刺激人们的皮肤,产生特殊的甚至令人兴奋的感觉。爱丁堡市圣山公园是由火山喷发遗迹形成的,公园里,陡峭的地形上高高的牧草在风中摇曳歌唱,游人的头发也在风中飞舞,风被视觉化,带给人们更加强烈的触觉体验,风使得陌生人之间开口打招呼变得异常地自然和亲切,风的社会化效应浮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崔媛媛,2009.都市鸟类“变奏曲”[J],大自然探索,(3):46-51.

  2、[日]高桥鹰志+EBS组编著,陶新中译,2006.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