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让人吃惊的数据:建市初期石狮人口24.03万人;人口城镇化率约为35%%,到2008年6月,石狮城镇人口已达到31.4万人;城市化率达到74.35%,2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调高了近4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蒋先生认为,学术界有“城市化水平超过70%%就进入城市化的最高阶段”之说,因而从这一角度看,石狮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进入了较高发展阶段。
石狮人创造了奇迹!“石狮人仅用了短短的20年时间,完成了一般发达国家需要上百年时间完成的城市化进程。石狮人在城市化方面创造了‘石狮速度’,成为全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县域,同时进入全国县域城市化先进行列。”近日,来自外地的有关城市学专家对石狮城这样赞誉。
建市之初,石狮市委、市政府就将城市化建设放到了重要位置。石狮地处东南沿海,是泉州市的出海口,民营企业和商品经济发达,发展工贸基础较好。因而石狮人一开始就把城市化建设与工业化和商贸市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石狮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加工工业转移到沿海乡镇,按照“市场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住宅向现代社区集中、人口向市区和城镇集中”的原则开始成片开发土地,建立了工业小区、商贸小区,使新引进项目向乡镇转移,促进工业化进程。
市场是石狮民营经济的灵魂。石狮在逐步形成的八大专业市场基础上,相继建设了石狮服装城、九二路东段精品品牌街、商业步行街等一批设施现代且颇具档次的商贸设施。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引导民间力量先后建成了德辉文化广场、南洋路布料一条街等商业区。随着工业和商贸市场的发展,石狮的城镇功能已由单一、低层次的城乡交换功能转变为融生产、交换、运输、建筑、服务、消费、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功能。
20年前,石狮城更像是一个农村集镇,没有任何市政设施和市政功能,更谈不上城市服务。20年后的今天,石狮实现了由小城镇向新兴城市的跨越,市区面积由建市时的3.6平方公里拓宽到现在的26.08平方公里,大大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也不断完善。中心城区交通形成“两横三纵加环路”的道路网络;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重点环保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体育馆中心、文化馆、博物馆、龟湖公园等一批文体设施和华侨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1%%,人均公共绿地达9.85平方米。
随着石狮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石狮不仅成为各类企业和现代经济的聚集地,而且各类人才、科学技术、信息也朝着这块热土聚集。城市化不仅带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也促使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40亿元,是建市前的31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