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不仅获得了国内社会各界人士广泛认可,并且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近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宣布,2010年度全省新农村建设考核湖州综合得分获得优秀。据了解,这是继2006年以来,连续五年获得此殊荣,在全省11个地市中少有。
市校合作
为新农村建设明确目标
镜头回放:2006年5月21日,浙大紫金校区,湖州市与浙江大学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决定开展全面、长期、战略合作,举全市、全校之力,在湖州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一所国内一流的大学与一个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的地级市联手,探索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课题。
据了解,湖州与浙大的市校合作,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紧紧围绕推进农村全面建设为目标,全面启动“1381”行动计划,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力共建。
市校合作之后,2006年,长兴县与浙大共同建立多个科研、教育、实习基地,并设立了300万元科技合作项目资金,使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从中掌握了科技知识。如在浙大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基地专家的巧手改良下,原本废弃的老梅树枯木逢春、身价陡涨。当年,有的农户仅此一项收入就高达数十万元。最终发展到数千户农民从事观赏植物嫁接,形成了一个种植面积达到上万亩的嫁接花木产业。目前,长兴县校地合作5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已发展到40多万亩,总产值超过10亿元,已成为全县农民从第一产业中增收的最大来源。
记者点评:湖州要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必须解决“三农”问题。浙大在“三农”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各类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实践积累。市校合作共建,借助浙大科研、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弥补湖州在这些方面的“短板”,使得湖州新农村建设在省内保持领先地位。
现代农业
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镜头回放:2010年上半年,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布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名单,湖州十大综合区全部列入,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每个县区都有2个省级综合区创建点的地市。另外还有1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2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列入省级创建点。
据了解,我市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建设面积33.78万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面积20多万亩,引进主体10多个,投入资金近亿元,占规划总面积61.3%,走在全省前列。通过以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功能区“两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4231”产业培育计划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121”工程,有效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农业产业化水平、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预计全市农业总产值可达148.3亿元(不含林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8元,同比分别增9.96%、13.1%。
安吉溪龙乡黄杜村,近年来在大山坞等一批白茶龙头企业带动下,家家户户种白茶,发展白茶产业,平均亩效益高达5000元以上,大部分农户家庭种植面积差不多都在10至20亩之间,户均纯收入10万元左右。开着小轿车到茶园干活在当地一点都不稀奇。
南浔区菱湖镇陈邑村,是我市有名的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村。近年来养殖、销售加州鲈鱼,村民们都富了起来,村级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壮大。2010年,村里民主决议改造建设几个自然村出行道路和村事务中心办公楼,约200万元左右的投资,尽管有上级项目经费和财政补助,7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由村级集体经济负担一部分、村民自主筹集一部分,很好地得到了解决。
记者点评:如今的湖州大地,现代农业发展不仅势头强劲,并且产业水平大幅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一村一品产业特色村,成为当地农户家庭增收致富主要途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产业发展了,老百姓口袋殷实了,生活富裕之后,对精神文明等的目标追求也就更高了。
齐心合力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镜头回放:2006年7月,驻湖部队等首批20个基层单位,与当地20个行政村签约结对,拉开了“百连结对百村,携手共建新农村”的序幕。 “清理河道”、“绿化工程”、“村庄环境”建设等一个个大会战,共同推进水利援农、扶贫帮农、医疗助农、科教兴农、精神富农等“十大服务”。
2007年,中央党校校长王伟光专程来到湖州调研,经过一番考察,他把“湖州模式”凝炼地概括为“一种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改革推动和统筹城乡为主要做法的发展路径”。
据了解,安吉的1000多家工商企业投资发展效益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及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已经超过10个亿。吴兴区织里镇的大港村在“大港集团”帮助下,一年多来,完成了2个中心村和3个农居点的改造建设工作,河道净化率、住宅白化率、道路硬化率、村庄亮化率、卫生洁化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
农村基础设施“八大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整合农办、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等各口项目资金资源,钱往一处流,确保资金使用效率。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为重点,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农民安全饮水、河道整治、农村住房抗灾避灾、农村信息化和电气化、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并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连线成片整治。
记者点评: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湖州的新农村建设纵向从各级党委政府干部到普通老百姓,人人参与;横向是军民共建、村企合建、省部联建、群团参建等共建活动广泛开展,形成新农村建设合力,劲往一处使,正所谓五指收拢握成拳头打出去才有力。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一批,成功一批。
“国标”蓝本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镜头回放:在去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节暨中国小镇(发起)论坛上,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将“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化示范县”的牌匾授予了湖州市安吉县,金灿灿的牌匾意味着中国美丽乡村的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就此诞生,湖州全市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乃至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有了蓝本。
据了解,我市的中国美丽乡村“国标”分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大版块,内容涵盖了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如森林环境保护达到100%、农村人均纯收入大于等于1.3万元、农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到100%等在内共36项指标。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拉开了各自的美丽乡村建设大幕,美丽乡村究竟该建成什么样?千军万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晓康此前介绍,他们还是第一次为安吉建设美丽乡村这样的内容制订出标准。
“国标”的诞生使得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明显加速。“究竟什么叫‘村村优美’,是村里不见粪坑呢?还是马路上不见垃圾?我们心里没数。”山川乡马家弄村的村支书汪金明回忆最初创建时的迷惘。对照“国标”,马家弄村很快找到了原因,在县环保部门指导下,建立了标准化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成为当年第一个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5%”的创建村。
记者点评:我市中国美丽乡村“国标”的诞生,好比是给河道水深标注了一道道清晰的标杆。摸着石头过河,当然没有循着标杆过河便捷。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了蓝本,就可以按图实施,比起无纸施工不仅操作起来方便,而且工程质量也有了参照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