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会议非常有针对性地提出,将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并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城市的科学发展对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究竟体现在哪里?就这一话题,城市化委员会国际交流专委会专家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市的科学发展是实现整个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发展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马庆斌表示,早在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就专门以中国的“门”字作为报告的封面,并着重提到,新世纪全球将进入城市社会,一方面这说明城市在新世纪尤其在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将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隐喻了中国的城市发展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的工业、服务业都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经济总量也仍主要由城市来产生,能源消耗包括污染物的排放也主要在城市区域内,未来,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问题上,还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只要能把城市的问题解决了,让城市实现科学发展,就能够为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找到突破口。
此次会议距上一次于1978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整整37年,马庆斌分析道,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刚过17%,现在我国的城镇化率则在57%左右,37年的时间,我国的城镇化率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同时,中国的整个经济总量也已跃居全球第二,这说明城市总量的发展、水平的提升与中国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是呈正相关系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所以选择在现在召开,就是因为中国正在从简单的追求GDP总量转型升级为经济的提质增效过程,城市在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次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强调将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与城市的全局性发展相结合,对此,马庆斌认为,未来促进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主要将通过城市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东部类城市群要转型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同时也要在西部及东西部地区培育大城市。而无论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还是“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都是东部或东中西部间区域发展的差距问题。目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发展总量、工业发展基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城市个头”较小,却往往是小马拉大车,如果把西部的城市培育得更大一些,它的就业机会更多一些,并与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结合起来,就会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发展,也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机会,而不用非要奔袭2、3千公里到中部来就业。因此,通过把一批“小马”换成一匹“千里马”,就能够拉动我国中西部广大区域的发展,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