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别让社会抚养费阻碍生育政策调整
时间:2015-10-29 10:11:12  来源:凤凰网  作者:凤凰评论 

    最近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讨论渐多,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权威信息。人口政策牵涉的问题众多,即便是细微的调整,也可能对一些部门、民众造成很大影响,而这影响可能直接触及利益。所以讨论人口政策不能局限于立场战队和道德表态,重要的是分析背后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找到改革的阻力所在,才可能权衡利弊之后有所破题。

    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利益阻力,最直接被想到的当然是社会抚养费。如果调整生育政策,社会抚养费何去何从?社会抚养费如何善后处理、能否华丽转身,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自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关于社会抚养费的讨论,大致有如下几种代表性的意见。第一种意见是:该征还要继续征,已征的不能退。这应该是计生部门以及相当一部分计生官员的意见。第二种意见是:没征的不再征,已征的要退还。这应该是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意见。第三种意见比较折衷:没征的不再征,已征的也不要退了。
客观分析,第一种意见已经不符合生育政策改革的主旨。在生育政策改革的大形势之下,减征、免征才是正常走向,继续强力征收“社会抚养费”在法理上失去了正当性,而且无形中会继续强化“多生孩子要罚”的思维,成为鼓励生育的阻力。

    第二种意见虽然符合多数“计生受害者”的意愿,但也确实没有了可操作性。一方面由谁来退还是个问题。由计生部门来退还吗?计生部门肯定没有这个能力,而且计生部门也一定要强调本部门多年来是在履职尽责执行国策,不应承担这样的责任。由国家财政来退还吗?这样就又把责任推给了全体纳税人,百姓诉求还由百姓埋单。

    另一方面如何退还也是个问题。计生政策执行三十多年来,“社会抚养费”总的来说是一笔糊涂账,征收上已经很难找到真实的原始账目,支出上也随心所欲,近年频频爆出的计生干部贪污挥霍“社会抚养费”的案例只是略见一斑。同时,被征收过“社会抚养费”的群众也大多没有保留下来当时的征收凭据,再加之也有收了钱不开据的,扒房牵牛、抢走财物抵付“社会抚养费”的,更是无法统计和查证。总之,“翻旧账”只能导致干群关系的恶化,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所以,尽管第三种意见未必符合多数计生受害者的意愿,也不符合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意愿,但因其操作简便麻烦也少,很可能成为“社会抚养费”的必然走向。

    关于“社会抚养费”未来走向的问题,还有其他多种意见,比如农工党中央曾建议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专门资金,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用于补偿失独家庭。这个建议当然是建立在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而且要继续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基础之上的。失独家庭问题值得全社会去认真对待,但用“社会抚养费”补偿失独家庭并无法理依据。甚至有人认为,如果用“社会抚养费”补偿失独家庭,等于让失独家庭参与“分赃”。

    从推动生育政策调整的角度来说,最可取的办法是逐步淡化乃至取消征收社会抚养费,让相关部门人员尽快转型。没有利益羁绊、人员包袱,生育政策的调整才可以在更理性的逻辑框架下进行。当然取消需要决断力,只要方向对了,哪怕粗放一点也是进步。社会抚养费的遗留问题可以通过别的渠道解决,指望算清所有账再说只会拖延时间。

    如果“社会抚养费”这个词将来还能存在的话,希望它是这样被使用的:用在它前面的动词不再是“征收”,而是“发放”。在生育意愿如此低迷,生育率如此低迷,国家面临严重“少子化”的现在和将来,政府理应向积极养育后代的家庭发放“社会抚养费”,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社会抚养”。这不是奇谈,也不是梦呓,一些“少子化”尚不如我国严重的国家,已经这样做了,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