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化中的慢生活
时间:2015-10-22 10:52:09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张英洪  

74c095f4912c1f8da8e00a43e6b613ee.jpg

张英洪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乡村建设专委会副主任

  中国自从卷入以工业化、城市化等为突出标志的现代化浪潮以来,几千年农业文明所具有的悠闲生活方式和文化被彻底冲刷。特别是市场化改革30多年来,中国人被全面挤进市场化的快速列车,过上了慢不下来的快生活。快,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显著标志和目标价值。

  城市化不但加快了人口数量的聚集,也加快了人们的脚步和生活节奏。慢,似乎是一种落后与耻辱;快,才是这个时代的自豪与荣耀。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形成和塑造的慢生活,受到了持续不断的挖苦、嘲笑和批判。一个被喻为更高级文明的所谓工业文明在中国闪亮登场了。如果说农业文明的生活特征是慢的话,那么工业文明的生活特征就是快。急于摆脱农业文明而走向工业文明的中国,从此患上了“快的病”。

  追求快速的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施政目标。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为加快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在1958年就提出了“超英赶美”的响亮口号,“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并梦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种在权力强劲驱使下的大跃进式的快的结果,换来的是1959年到1961年的大饥荒,数千万人被饿死。这应验了“欲速则不达”的古语。

  市场化改革以来,我们迈上了市场强劲驱动的发展快车道。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提出了著名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创造了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把建设市场经济的高热情和快速度猛然推到了国人的面前。对于一个急于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民族来说,能快发展当然要快发展。但一旦“快”被确立为一种政绩目标时,与之相伴随的各种社会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近些年来,各级政府热衷于以“快”来打造政绩,快速打造政绩,打造快的政绩。一些地方在追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大搞强行征地,暴力拆迁,拆村并居,强逼农民上楼,严重侵害农民权利,破坏国家治理秩序,弄得百姓鸡犬不宁,甚至逼得百姓自焚。各地疯狂追求的是GDP,带来的却是“快的病”:公然牺牲公民的基本权利、践踏国家法治、损害公平正义、破坏生态环境、摧毁传统文化。

  追求快速的个人发展,也成为国民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加速运转的快时代,有的人想一夜暴富腰缠万贯,有的人想一举成名天下知,有的人想一步登天傲群雄。追求名利,实现理想,是人之本性,无可厚非。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今日之中国社会,人们为升官发财扬名而急功近利,有的人则不择手段,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干得出来。为了不断满足贪婪的欲望,官员对百姓敲骨吸髓者有之,卖官鬻爵者有之,贪赃枉法者有之,相互谋杀者有之;商人给牛奶掺毒者有之,造假仿冒者有之,尔虞我诈者有之,谋财害命者有之。人们因嫌猪、鸡等动物长得太慢,就大量使用激素催促“猪快长”、“鸡快下蛋”;因嫌植物长得不够快、产量不够多,就大量使用催熟剂、膨大剂。曾经作为笑话的拔苗助长已不再是一个成语,而是快时代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饮鸩止渴也不再是一种极端警示,而是今天的人们深受不安全食品、药品困扰的生活图景。

  在快时代,城市中的普通市民也慢不下生活的脚步,他们要为自己的人生奔波,为子女的前途奔波,为家庭的生活奔波,起得比鸡早,睡得比妓晚。据北京师范大学《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舟车劳顿”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人群每天都要经历的“苦难”,北京日均通勤时间最长,达到97分钟。此外,广州、上海、深圳等城市也是通勤时间较长的城市,平均每天上下班(往返)时间接近或超过90分钟。报告还指出,过度加班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

  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造成了许多可悲可叹的过劳死、瘁死和自杀现象。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重要特征的工业文明,的确创造了比农业文明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是,工业文明也比农业文明更多地激活了人们贪婪的欲望,使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上的享乐与消费、更多地掠夺自然资源、更多地牺牲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幸福。

  快,不但是中国发展中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德国社会学家彼得博夏德在《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一书中的研究表明,人类社会在1450年以前的发展比较平缓,以后开始变快,1950年以后进入越来越快的阶段。中国也就挤上了国际的特快列车。

  针对现代化中“快的病”,国际上出现了一种倡导慢生活的社会运动。今年上半年,我有机会去了江苏,实地参观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南京市高淳县桠溪镇,对慢城和慢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悟。2010年11月27日,在苏格兰国际慢城会议上,高淳县桠溪镇被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它起源于意大利,是从慢餐与慢生活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强调生态、环保、品质与本土的世界性绿色城镇建设运动。世界慢城联盟规定了慢城的8条公约:人口不超过5万;深切地致力于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大力倡导与推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培育本地文化,保护当地风俗习惯与文化遗产;推行健康的饮食方式与生活方式;支持当地手工艺人与本地商业的发展;热情接待外来客人;鼓励积极参与公共活动。

  国际慢城的出现,是对主流城市化带来的“快的病”的深刻反省和现实批判,它提示的一个真理是,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类应当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不应被物质所左右和驱使。政府虽然号称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但政府也是经济人,有其自身的利益追求与价值偏好,政府常常着眼于追求政绩而忽视甚至损害民众的利益。因而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民主的政府,才能对政府乐于追求的政绩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同时只有让社会成长起来,让公民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才有可能对政府的政绩冲动和激进行为进行纠偏。总之,政府需要民主法治,社会需要批判反思,公民需要公共参与,人们需要幸福生活。

  要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的新型城市化就应当反思城市化中的“快的病”,积极借鉴国际慢城的新理念。在快速城市化中,我们需要理解和认识慢的价值,并尽力过上与大自然节拍相协调的慢生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