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美丽中国设计空间开园仪式暨引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论坛隆重举行
时间:2015-07-17 16:25:06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刘建飞 

5e3993a852e2354a91ef5a88903f5a6d.jpg

  6月5日,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先行区——“设计空间”在江苏省海门市海永乡迎来了开园揭牌仪式。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金德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吴德绳,江苏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局长管明,海门市市委书记姜龙和纪委书记陈跃生,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李津逵,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等领导、专家、园区入驻企业以及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设计机构出席了本次活动。

  开园活动中,广东同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凤琴首先代表主办方对参加开园活动的领导、专家及入驻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海门市委书记姜龙简要介绍了海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金德钧、姜龙共同为“设计空间”揭牌,伴随揭牌仪式的圆满结束,“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先行区—设计空间”正式对外运营。

  开园仪式过后,与会领导、专家们共同听取了园区具体情况介绍,走入园区内部,深入调研入驻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就园区建设、入驻企业及海门市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座谈。座谈会上,城市化委员会主任、原建设部总工程师金德钧对“设计空间”的创意、创新思路表示了肯定,他表示,产业园区围绕建筑这一产业,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就能实现大家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时,他也提出两点希望,希望园区能进一步增强影响辐射力度,尽快为社会所接受,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希望园区所在地在产业和城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能更多地保留本地特色,尽力做到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探索中国建筑产业发展未来,共同推动以“设计+建筑”引领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海永设计·美丽空间”论坛于当天下午成功举行。论坛现场,原建设部总工程师金德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吴德绳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引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并与设计机构负责人及以同济大学创业谷为代表的入驻企业交流互动,共同探讨设计建筑产业集群的建设意义以及海永如何迈向设计创意小镇等议题。论坛由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李津逵主持,会议气氛热烈而融洽。

aa3ef69aeea231f3669da946ec542143.jpg

  “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项目简介

  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一期规划占地面积71亩,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 将全部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总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规划为方案设计、园林景观设计、预制结构设计、施工设计、BIM技术运用等为一体的建筑设计产业园区。园区先行区—设计空间自2014年底启动建设,目前已入驻近20家设计企业,涵盖北京、上海、台湾、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

  面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机遇和挑战,园区以“设计+建筑”为发展方向,坚持互联互通、共生众享,建立开放式服务平台,大力引聚设计企业,推动设计企业联合体建设,形成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促进工程总承包制健康发展。同时,园区将与各地协会、高校、企业及各界朋友携手,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开幕致辞

ff17ba9e97c3846470e7c53bd108a524.jpg

  姜龙:发挥海门优势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江苏省海门市市委书记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海永乡“众创平台”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先行区——“设计空间”的开园仪式,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好事、喜事。刚刚韩凤琴董事长在讲话中感谢了很多人,实际上我们真正要感谢的人是韩总,是广东同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他们看中了海永这块宝地,看中了崇明岛上的这颗“绿宝石”,最终这里能不能真正成为一颗璀璨的“绿宝石”,还要看谁来投资它、经营它。其实,韩总和同天投资已经在这方面展开了非常创新和富有创意的工作。我谨代表海门市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设计空间”的开园表示祝贺!

  海门市靠江、靠海、靠上海,有“江海门户”之称,建筑业是海门市的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和特色产业。近年来,海门市积极顺应建筑业发展新趋势,以加快建筑产业化为导向,全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持续加大对建筑业现代化转型的规划、引导、协调和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支撑作用,依托海门市龙信、中南、三建等建筑特级资质企业,与宝钢、中建材、海螺水泥等优势建材企业开展了紧密的合作,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标志的建筑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充分发挥示范项目带动作用,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低碳技术创新项目——中技集团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以及江苏盛翔科技被动式建筑产业园等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了一批低碳科技标杆工程,其中龙信集团的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示范基地项目、南通三建的德国被动房推广项目、中南集团的住宅产业技术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都已经成为海门市建筑产业化的新亮点,占据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建筑产业化,研发是关键。在充分依靠海门市建筑产业的坚实基础,积极发挥与上海无缝对接,优先接受上海科技、信息、人才等优势资源的辐射带动上,海永乡积极把握机遇,加强与广东同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以研发为核心,以众创为抓手,着力推动众创平台——“设计空间”项目的建设,这是整合各方资源、寻求合作共赢的坚实平台,也是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可喜成果。希望投资运营方与海永乡同频共振、密切合作,不断提升园区配套环境,吸引更多的研发机构和各类专业人才集聚园区,海门市各相关部门会尽心竭力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
海门也真诚地期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能给予更多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为海门、为园区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主题演讲

9d3a70fcc283ab1b9021929b45f0a500.jpg

  秦佑国:中国建筑需要高品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建筑产业的现代化”,但好的建筑不一定是现代化的,我认为建筑更需要“高品质”,因为品质对建筑而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定律,因此我今天主要讲建筑的“高品质”。
   
  长期以来,中国的建筑设计就建筑艺术而言只注重空间和形式的创作,却忽略了细部设计,因此,中国的建筑普遍存在粗糙、不能近看、不能细看、也不耐看的问题。而如果建筑师忽视了细节,建筑不注意细部,就会出现败笔。例如前几年落成的清华大学文科图书馆,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设计的,但图书馆墙外井盖的布置却参差不齐,毫无美感;对比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设计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这里的井盖设计则明显花了心思,42个井盖被规规整整地布置在室外铺地方格的正中间,而且铺地分隔与水池石头上的分隔线对齐。从这两者之中我们不难体会建筑品质的差别。

81edf034a7f84317bb8ec70f7c0441ce.jpg
   
  清华大学文科图书馆外的井盖     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外的井盖

  再例如排水口,山西张壁村民居的排水口、朗香教堂的排水口都是仔细设计的。作为对比,重庆大学新校区综合楼的一面墙壁上,则是将四根塑料管做成排水口,而且斜度还不一致。重庆大学新校区的设计与施工方不会是小单位,缘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与我们一直在谈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显然相去甚远。

c7babd63a05a10bf7ced8fa838a7a7b3.jpg

  朗香教堂、张壁村民居的排水口     重庆大学新校区综合楼的排水管

  另一个实例是墙面污染问题。我所居住的清华北大教授楼窗台积灰,遇到下雨,流水污染了墙面,观察德国、奥地利、日本等国的建筑,却没有此类问题。这并非北京空气不好,而是国内建筑无外窗台板造成的。在建筑构造中,这不是多么高深的问题,只需一个外窗台板就能解决,然而在中国却大多没有这一做法。 

ca6b18db19f450efdd7107c8507ce384.jpg

   窗台积灰对墙面的污染              奥地利小镇民宅的外窗台板

  没有细致的设计和考虑,做出来的建筑是无法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建筑设计固然重要,建造中对精度的把握同样重要。英国伦敦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清水砖墙,在砌筑外墙时留下窗洞,后安窗子。洞口尺寸要比窗子外廓尺寸大一点,才能把工厂生产的金属窗装进去,在中国也是如此。但中国预留的窗洞尺寸过大,窗子装进去,边上缝太大,就用腻子、玻璃胶填缝。而我在伦敦看到的却没有“填缝”,这说明现场建筑施工与产品制造厂家尺寸的精度配合,其量具的精度都有统一的规定。

3bb063227ae977b79f1a1f84168ab2b6.jpg

  伦敦一座建筑的墙与窗

  再如,在台湾日月潭的涵碧楼,有一个长达60米的漫水游泳池,泳池的水面中倒映出日月潭的湖光山色,说明其施工的精确,60米长的池边另加两个侧边要做到一样平。反观国内大陆的一些漫水池却出现一边漫水,一边不漫水的状况。在设计中这些漫水池肯定是水平的,为何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就是施工不到位。

16920da9dbeff3e3cb9b3e3e185c786d.jpg

  大陆某两座建筑的漫水池

f9de163ab3a544b5668dce4b2cb1e689.jpg

  台湾日月潭涵碧楼的漫水游泳池

  随着现代工业制造技术的迅速提高和对建筑业的进入,盖房子正从机械化的现场施工向工业工艺控制下的工厂制造过渡,建筑设计越来越需要和工业设计相结合。目前,我国高档次和高品质的建筑材料与建筑部件、配件还依赖于进口,且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我国建筑产品的工艺技术水平。这不仅是建筑业的事,更需要制造业的介入,需要工业设计和工业制造的专业人员进入建筑领域,用现代工业制造的工艺技术改造建筑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微分几何、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参数化设计、数字建构、数字建造引起了建筑造型新的变化和发展。但这些“非线性设计”得到的复杂结构如何在工程中予以实现?用什么样的材料、技术、工艺来保证其成型和精度控制?例如,利用计算机三维造型软件,可以做出许多异形曲面的建筑外形,但怎样把它们建起来?曲面的外形,必须与精致的工艺配合才能有好的表现!

  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在中国的第一个设计——广州大剧院,“剧院外表共有59个转角,101个面,在外截面中,没有任何两个面是相同的。幕墙上的花岗岩、玻璃没有一块是重复的”。尽管施工单位“事先用电脑做出了模拟图,计算出了每块花岗岩、玻璃的尺寸,再找工厂定做好”,但没有考虑到现场施工的结构基底(用以粘贴面层的“胎体”)能否保证足够的精度与面层配合,结果看上去很粗糙。

45ccf216d0371e560230675d361eb70e.jpg

  广州大剧院外表面施工的粗糙

  海门市有很多大的建筑公司,因此,应该想一想你们的技术系统、精度控制是已经达到了现代的要求,还是属于比较传统的类型?如果我们没有丢失传统,那么为何现在连一个砌出高水平清水砖墙的工人都找不到?如果我们达到了现代化的要求,那么在施工中我们的精度控制情况如何?这都是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

  中国的建筑呼唤精致性,需要高品质,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变革整个建筑业基本技术体系的时候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建筑讲“文脉”,90年代讲“文化”,这几年讲“绿色”。过些年讲什么?我认为是讲“品质”。在经济的快速增长之后,必然会有整体速度放缓的时候,因此建设量也会相对减少,但绝对的经济水准和经济实力已经大大提高,此时对建筑的要求一定是讲品质。

  台湾也曾有GDP以两位数速度增长的时代,那时,台北有近千家房地产商、近千家建筑设计单位,每个都忙得不亦乐乎。但那时盖出来的房子,现在看来并不尽如人意。但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台湾的经济放缓,能保持住GDP年增长3%的速度已属不易,因此建设量大大缩减,但要求的品质却提高了。2003年去台湾时,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台北的房地产商只剩下100多家,设计单位也剩100多家,即 90%都被淘汰了。
未来大陆一定也会走上这条道路,我希望海门的建筑企业,在座的建筑企业不在那90%之列,而是留下来的10%。

927c2def9d4f2fc8012d1e6d1deb07c3.jpg

  吴德绳:中国建筑设计应走出自己的风格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

  首先我要说,今天我们园区的开发与落成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此我主要展开说“天时”方面。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讲到“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对此,我感到很兴奋,这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希望。习主席认为,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的乱象由来已久,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要下决心进行治理。为何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建筑问题?对此,我的理解是,建筑同样存在艺术方向的问题,它对中国文化的复兴同样重要。

  谈到这一问题,得先说到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国的建筑师们有很多委屈。十年动乱中,中国建筑师没什么作品,且长期与外界隔绝。改革开放后,当建筑师们向外看时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与我们相距甚远,于是中国建筑师们赶紧学习,想把丢掉的十年补上,然而此时外国建筑师已经大量涌入国内,这给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带来的有些是负面效应,因为这些国外的建筑师们真正有文化、有高度的不多,有些是抱着商业目的来的,所以做了很多奇形怪状的建筑。有些建筑物在他们本国都无法得到认可,到了中国却有市场,对此我感到十分诧异。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被国外建筑师占领后,业内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外国的建筑师非常好,既然中国建筑师无法做出那样的设计,就应该向他们学习,因此中国建筑师错学的东西较多。因为虽然有建筑师走出国门学习,但先去了香港,香港土地面积狭小、经济繁荣,建筑系数特别大,这样的建筑并不适合在大陆建设。中国建筑师在国内项目中还遭遇了与外国建筑师工时不平等、设计费不平等、评价标准不平等等诸多问题,这些委屈,中国建筑师一直承受到今天。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评价标准畸形,因为那些奇形怪状的建筑是国外建筑师做的,所以才能通过审核,如果是中国建筑师之作则绝对不行。这就是习主席谈到的“崇洋媚外”的乱象。

  前面谈到,建筑同样存在艺术方向的问题,无论是文化艺术还是建筑艺术,都隶属艺术的范畴。我认为,有的文化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可称“无国界”;建筑艺术则具有地域性、人文性、公众性、时代性和物质性,因此建筑艺术总体上绝不是无国界的。建筑艺术与纯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建筑艺术是有物质依托并强迫公众接受的。因此建筑师与画家、作家、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是不同的,但现在很多建筑师喜欢将纯艺术与建筑艺术等同,这是错误的,其区别在于,纯艺术是为喜爱者所欣赏的,建筑艺术因有公众性,必然被不喜爱者所忍耐。梁思成老师在成立清华大学建筑系时曾题词 “匠人营国”,指出建筑师是匠人,应属含艺术性质的匠人。优秀的建筑师都十分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但更应把对祖国的热爱放在最高的位置,这就是我今天讲的第一个观点。之所以谈到这一内容,是因为我们园区是以建筑设计产业为龙头的园区,我希望倡导这种精神,让中国的建筑设计走自己的道路,建立自己的建筑艺术观。

  我谈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在工业化文化上的缺失。这从一个小小的现象中就能体现出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可谓我国最普及的书籍之一,多次改版,直到1979年11月份的版本中才第一次在“工”字的词例中添加了“工业”这一词语,此前虽然我们的两弹一星已经上天,各方面提升很多,但我们却缺乏工业化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一些工业化企业变成了独资企业,成长为世界先进企业,生产出许多工业化的产品,但这时我们仍犯了很多错误,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归结为是由于缺乏工业化的文化而造成的。文化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并且可以反过来引领工业化的进展。但偏偏我们在这方面出现了滞后和偏差,所以现在更应该强调工业化的文化,有了这个意识,我们才能做好工作。而工业化的文化包含了很多内容,例如刚刚秦老师讲到的建筑工业的品质缺失,就是一种缺少工业化文化的表现;再比如,“先污染,后治理”的提法以及“最低价中标”机制等等,都是缺乏科学、缺乏文化的表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努力逐步去解决。

  现在我们的社会执行市场经济、发展工业化,因此更要提倡学习工业化文化。在建筑产业发展中,也同样要科学地遵循工业化文化来指导产业发展。

  论坛总结

cfedbdff7dd3af203e15c9988abf8290.jpg  
  

  金德均:建筑业需要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面现代化

  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

  我们的园区希望以建筑设计为龙头,推动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并为此搭建了平台,所以我主要围绕建筑产业的现代化谈几点认识。

  第一,为何提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问题。建筑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提出现代化的课题说明它现在还不够现代化,无法完全达到当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于这一点,做建筑施工的人是深有体会的。建筑业源自古代,到现在仍保留大量的手工作业内容,很多工作都要靠工匠的手艺来完成,很多问题都要靠现场管理、施工人员来处理,随意性很大。而建筑现场作业的时间又很长,因此,每到一地,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扬尘、噪音,对地表水和土地的污染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建筑施工无法避免的,也使得整个建筑施工管理显得随意性很大。

  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人员实行的是八级工资制,是师傅带徒弟的机制,拿哪个级别的工资就干哪个级别的活儿。但现在,建筑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很大,特别是进城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原本通过若干年的历练已经成为熟练的建筑工人,但很多人四五十岁后就回农村了,年轻的农民到了工地又要从头学起,因此工人们缺乏技术能力,也使建筑施工力量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这也就是刚刚秦教授讲的,为什么设计很好,工艺很复杂,但建筑施工人员却没有能力来完成工艺过程,从而使建筑质量下降的原因所在。此外,建筑工地还有一个致命的浪费问题,工地对人、财、物的组织本来就不精细,因此每个施工现场都存在原料的浪费。这些与我们要建设绿色城市、高品质建筑的目标是不符的,所以建筑产业自己也提出要实现升级,赶上时代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建筑行业在技术、管理上已经得出了若干优秀的成果,如果建筑业不借鉴这些内容来提高自己,就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现在提出要追求、解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问题,就是希望建筑产业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吸收这个时代的先进科技,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建设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建筑产业现代化,因为我们有需要、也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目前,国内有20多个省份在抓建筑产业现代化问题,很多省份都已经发布了相关文件。经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体会到,目前对建筑产业现代化问题的意见集中在三大内容上:第一,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是生产方式或建造方式的现代化,第二是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第三是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知识化。

  在建筑建造方式的现代化上,大家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建造的工业化。为什么工业产品的质量比较稳定?因为它有稳定的流程。例如利用数控机床,就能将产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生产出来。但建筑的个体性很强,借鉴工业化的经验,就要把建筑物的若干部分分解为标准件,并把标准件送到工厂生产,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节省材料,而后再把这些标准件拿到施工现场组装,组装过程中大量使用机械。这就是建筑业可以向工业学习的内容,即建筑产业在建造方式上的工业化。据我所知,目前中南建设正在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可装配建筑,说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

  何为管理现代化?第一,过程管理要精细化。刚刚曾讲到为什么设计很好,工艺很复杂,却即便在对施工过程有管控的情况下仍造成了建筑质量的下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控不严、不精细,因此,建筑过程管理要精细化。第二,项目管理要国际化。在这一问题上,国际上有一些好的方法,国内一些公司也从中借鉴了经验,这正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

  除这些内容外,最关键的是人,是我们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在建筑施工方面,我国有完备的资格认证机制。建筑施工中之所以把责任落实到项目管理人身上,就是为了让他们尽职尽责。此外,我们的施工人员、操作人员,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目前就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问题,大家认识比较集中的就在这三个方面,这些内容都有利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因此,我们有希望改变建筑产业不符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状。同时,我还要强调,产业现代化不管对哪个行业而言都是一个历史概念,其内涵只能是对于特定时期而言的,过了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新的内涵。

  第三,如何推进建筑产业的现代化。现在,在江苏、在海门建设了这样一个以建筑产业为龙头的平台,那么所有人就要协力、渐进地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向前发展。在我看来,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从投资者到设计者、施工者甚至最终用户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面联合在一起,才能共同推进建筑产业的现代化。

  “设计空间”园区希望以设计为龙头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我认为这非常好,因为设计确实掌握着建筑活动中绝大部分的主动权,但只有建筑设计的现代化也是远远不够的,施工企业也需要在自身技术、管理等方面真正走上现代化之路,借助信息化的工具使传统企业实现现代化转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