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健全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势在必行
时间:2015-07-17 16:11:4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采编:刘建飞 

3f7f5cffb090c5fad846ac4ee593810e.jpg

【热点话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上升为27395万人;中西部地区和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有所增强。农民工数量逐年增长,许多企业却仍面临用工荒,原因何在?《城市化》杂志特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纪韶专业解读。

  纪韶:综合实际情况看,《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简称《调查报告》)反映的数据非常客观。《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数量不断上升,2014年增加了约500万人。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却面临用工荒问题,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力文化素质结构问题。发生用工荒的企业大多需要的是有一定文化程度、一定学习基础的劳动者,而恰恰社会上缺乏这样的劳动者。这一现状也折射出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北京为例,很多职业学校升格成为职业技术学院,设置大专甚至本科专业,即使这样仍面临严重的招生难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政策原因,上世纪80、90年代人口的出生量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城市孩子拥有更多的读书机会,选择就读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并不多,农村孩子择校,往往要求“包分配”,否则很少有人愿意报考。

  第二,劳动力年龄结构问题。企业更愿意雇佣年轻工人,但在农村,70、80、90后人群数量大为减少。如果企业不愿接受年龄超过50岁的员工,必然面临用工荒。

  第三,劳动力成本问题。第一代农民工现在大约已六七十岁,因城市生活成本高,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已回到了农村。这一代农民工要求低,能找到工作、养家糊口就十分满足,对于吃、住等外在条件并无太多要求。然而80、90后农民工们往往要求工作体面,不能太累、太苦,对收入要求也更高,企业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就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境遇。

  第四,产业结构梯度转移问题。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我们课题组研究结论显示,只要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有所发展,劳动力就不会跨省、跨区流动。《调查报告》数据也显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务工。随着西部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人到西部就业,目前只是劳动力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一个开始。如果农民从事农业的收入和外出打工的收入相当,甚至少上几百元,他们都不会选择外出。到那时,我们将面临更严重的用工荒、用工难问题。

  面临用工荒,企业也在寻找方法,试图通过结构升级等方式解决这一难题,但往往又遭遇其他困境。例如,2014年前两个季度,北京市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结构进行现代化升级、调整,然而升级后需要的是有专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这使得41.2万个岗位无法招到合适的工人,致使北京地区“现代三产”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考察这些岗位和企业会发现,它们都带有明显的后工业化特征,是“互联网+”企业。如果普通大学生都无法达到用工需求,那么农民工就更不符合要求,因此,这部分企业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加严重的用工荒。

  《调查报告》数据还显示,年龄在40岁以下的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这说明4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不断上升,尤其是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例的上升速度非常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农业生产本身及企业用工态度有关。一方面,农村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农民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支撑生活,不少年龄偏大的农民工重新外出打工。另一方面,用工企业对于年轻农民工比重不断下降尤其敏感,在用工时也愿意招收年龄偏大的人群。

  我认为,如果不能有计划地针对农民工群体进行劳动技能的提升及培训,今后,城市将面临更严重的用工荒,因为劳动力结构失衡将使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针对目前劳动技能培训存在“证出多门”、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及农民工自身需求脱节等问题,国家应出台相应的劳动技能政策,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进行劳动技能培训,这对于应对未来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还应尽快规范技能培训,保证劳动力市场的质量和数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