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隶属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中安在线发布消息: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政府71次被推上被告席。6个月当了71次被告,比去年同期多了30件。安徽省政府法制办行政复议应诉处副调研员章荣高预计,5月1日新行政诉讼法实行后,行政应诉案件明显增多,下半年可能要达到100件以上。(7月12日《新京报》)
安徽省政府半年被告71次,不管官司输赢如何,无论对被告、原告和审案法官,还是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社会,都是一件好事情。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信访不信法”“信关系不信法”“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等社会治理突出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国家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并从今年5月1日起实行,这既保障了群众的正当合法权利,也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
行政诉讼俗称叫“民告官”。坊间有种说法,不到万不得已,百姓一般不会与政府打官司——个人怎么打得赢政府?政府拖都可能拖死你!不错,在法院的行政审判庭,以前,法官一年到头几乎没事干,笔者一位朋友在基层法院当行政审判庭庭长,他和笔者聊天时坦言:白拿公家的工资,真有点不好意思!
随着新行政诉讼法的实行,“民告官”案肯定会增多,这是一件“一石三鸟”的好事:对“官”而言,必须更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否则就可能吃官司、当被告;对“民”而言,正在逐渐走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道路;对法官而言,不能再像以前“慵懒散浮拖”了,而是拿了工资就必须干事了!
安徽省政府半年被告71次,尽管目前只有1次败诉,但也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为啥有这么多百姓要告自己?假如工作做到位了,难道百姓不打官司不行?解决“民告官”问题的关键,还是政府努力为百姓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做好。民心不可违,民心不能伤,官民是一家,应该心连心。虽然“民告官”案件增多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打官司既劳民伤财,又伤害友谊和感情,所以官司还是要少打甚至不打为好。
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政府及其部门、企业和个人增强法治观念,需要司法机关坚定依法治理理念,善于用法治精神引领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只要从上到下、方方面面都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建设法治中国一定不是梦想,建设法治社会定然不是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