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盛霖:推动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实现新跨越
时间:2010-10-13 15:09:13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7月,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部署,这必将对西部大开发再上新台阶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促动西部交通运输发展实现新跨越,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0年来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就显著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交通运输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超常规地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其中,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成就显著:总投资达1.67万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前50年投资总和的6.7倍,投资数量之大、增幅之快前所未有;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内河航道里程增量分别是改革开放头20年增量的5.0倍、6.4倍和0.9倍,实现历史性突破。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开发开放。随着骨架公路通道的贯通和路网的不断完善,西部地区内联外通的交通运输格局初步形成,开发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新亚欧大陆桥复线——连霍高速公路等运输大通道建设,密切了区域联系,改善了投资环境,带动了资源、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沿海港口和内河航运设施建设,进一步畅通了西部地区出海通道,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推进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为西部地区全面参与区域合作,扩大沿边、沿海、沿江对外开放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

  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而且带动钢铁、建材、汽车、旅游等产业发展。据测算,西部大开发10年来,公路建设对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5%左右。交通运输快速发展拓展了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增强了中心城市及交通沿线的聚集效应,密切了区域经济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生产要素聚集。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干线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推动了城市群、产业带和经济区的形成,以交通干线和路网为依托形成的成渝等经济区逐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新高地。

  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社会进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区域和城乡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促进了发展理念和模式转变,改善了民生,推动了社会进步。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方便了城乡居民安全便捷出行,打破了西部地区由于交通运输不通不畅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状态,推动了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特别是农村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进一步繁荣了农村经济,加快了西部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

  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在保障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少数民族群众走上平坦路、坐上舒心车,安居乐业,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感情交融和价值认同,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所取得的宝贵经验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经验。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搞好“三个服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西部大开发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实现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立足西部地区实际,处理好加快和适度超前、当前和长远、经济和社会的关系,推动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和水平。

  必须科学合理规划,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实现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坚持科学规划是前提。为把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到实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等对加强西部地区运输通道建设、完善路网结构布局作了重点部署,并制定了一系列专项规划。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要求,配合国家新一轮区域规划,及时完善了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思路和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体系。

  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合力。实现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保障。10年来,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交通建设投资坚持向西部地区倾斜,西部地区重点公路项目资金补助标准是东中部地区的1.3—1.8倍,水运项目补助标准是东中部地区的1.2—1.5倍。这些倾斜政策缓解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状况,调动了地方积极性。西部地区各省区市也相应制订了倾斜与扶持政策,形成了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合力。

  必须注重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依靠科技是关键。西部地区地形、地貌、地质复杂,而且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和重要的生态屏障。针对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建设难度大、环保要求高的特点,着力解决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建设重大关键技术和行业急需的共性技术问题,形成了6大类特殊地质筑路成套技术等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提高了全行业的科技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建成了四川川九路、云南思小路等一批生态示范工程,促进了交通运输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今后10年推动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新跨越的思路与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中,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提出了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目标任务。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在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方面,今后10年应着力推进“四化、两体系”,即骨架公路基本实现高速化、干线公路基本实现标准化、水路运输加快推进现代化、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加快建立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和安全应急与救助保障体系,力争基本形成连通内外、覆盖城乡,功能配套、服务高效,运转顺畅、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体系,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的落后面貌。

  以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为主线,加快西部地区交通运输通道和枢纽建设。按照“完善骨架路网、畅通内外通道、打造江海走廊、构建交通枢纽”的思路,以国家高速公路和重要国道、省道为依托,优先建设主骨架公路,加强主要经济功能区运输通道建设,提高聚集和辐射功能;加强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东西通道”和连接西南、西北的“南北通道”建设,加快西部地区通往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东北亚等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以长江和西江、重庆港和北部湾港口群为重点,打造通往长三角、珠三角的现代化江海走廊;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形成一批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

  以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为重点,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大对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交通建设扶持力度,加强生态及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建设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前提,加快西部地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贯彻建设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的要求,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继续建成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生态型公路、港口和航道工程;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公路建设路线方案,避免大填大挖;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快发展内河水运。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交通循环经济。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快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西部地区“生命线”建设,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加快建立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应急和救援保障指挥平台、监测预警系统、保障中心、应急运力储备、应急救助网络等组成的交通运输应急体系,提高多层次应急和救助保障能力。

  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为动力,加快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转型。把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作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注重科技创新,努力在跨江海通道建设、内河航道整治、节能减排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提高科技对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贡献率;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西部地区交通信息网络与全国同步建设,加快与东中部地区联网运营,提升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水平。

  以政策支持为导向,加快推动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强规划引导,编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充分体现对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的支持;加强投资倾斜,车购税投资安排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提高中央资金投入西部地区的比重;加强人才保障,强化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加强调查研究,落实政策措施,推动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实现新跨越。

  (作者为交通运输部部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