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在大都市中保留历史街区
时间:2015-02-04 08:48:13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津逵 

  历史街区扮演着“城市会客厅”的功能,在飞速扩张的大都市中保留这样的街区需要远见卓识。这些“城市会客厅”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1、慢节奏:与快节奏的金融信息区比邻而形成强烈反差,其生活性、休闲性与职场竞争气氛构成互补;这些地方交通通过功能差,是人们休闲的目的地,来是为了停留和徘徊。

  2、小尺度:与数十层的高层现代化建筑群相衬,其低层高密度小街区的空间形成鲜明对比,令人舒缓心理压力;同时街道狭窄,围合率(高宽比)可以在1.5:1到2:1之间,高密度带来兴旺的人气和商流。街区尺度不大,东南亚历史街区多在2000平米到7000平米上下。

  3、厚文化:与CBD简洁生硬的现代建材相对,其丰富的建筑装饰和多彩的外墙颜色显示城市记忆和艺术创意。

  4、近距离:与电子化、数字化的商贸服务相比,其人与人近距离热情友善的接触,透出商场和职场稀缺的温度,令人回归人性化的交流。

  5、自发生长:所有这些历史街区,都是在千百年的时间里渐渐形成,是因城市生活需要,因当时当地条件,在成长中逐渐显现出内在的目的性。其功能也是将居住、步行、商业、宗教等等混合在一起,因而是一种“有机的”形态,“自发的”秩序。

  在欧洲,老城广场扮演着相似的角色。几乎所有的国际化大都市都有这样的广场,如法兰克福威玛广场、赫尔辛基白教堂广场、华沙与布拉格的老城广场、斯德歌尔摩的水井广场等等。有趣的是,中世纪遗存的城市广场的面积也都在2000平米到7000平米上下。亚洲国家城市历史上缺少广场传统,城市中的广场往往是在取得独立之后规划建设的,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吉隆坡独立广场,都不是历史遗存因而缺少步行城市时代的人性化尺度。但是亚洲城市有街区传统,只要是一个相对完整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区,仅凭其历史上的步行特征,就都有可能扮演一个慢节奏、低强度、厚文化、近距离的“城市会客厅”的功能。

  这样的街区随着亚洲各国城市扩张而越来越稀缺,也越来越宝贵。如果将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城市比做一套大院豪宅,则历史街区如同一套镇宅的黄花梨,随豪宅的扩张而不断增值,她们是城市之珍。武昌昙华林就是大武汉的这样一个街区。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于城市历史街区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1964年ICOM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提出了“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国际潮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976年先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规定了各国可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并提出了保护历史地区的观点和方法。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华盛顿宪章》,强调环境是体现真实性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建立缓冲地带加以保护,强调保护和延续当地人们的生活。

  这些源自欧美的国际组织共识也成为推动和指导亚洲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动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