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谁给陈景润续上“老家拆光猜想
时间:2014-12-26 15:44:54  来源:新华网  作者:司马童 
    近日,广东民间一支13人的队伍,历时7个月,终于完成对我国91个村庄的考察。他们的考察显示,在如今的城镇化浪潮中,不少村庄或主动或被动地消失了:一些具有开发价值的村庄被商业化了,另一些村庄则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例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老家——福州市仓门区胪雷村,因为福州火车站的建设,全村几乎被拆完。(12月25日《广州日报》)

    许多国人都引以为豪地深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时移世易,已然深眠地下,曾为故乡人民带来巨大荣耀的陈景润,自然看不到后人为之续上的“老家拆光猜想”了。现在争论陈景润老家是该留还是该拆,意义似已不大;但由此及彼,这对关注和重视我国古村落保护的议题,显然能够起到催化和警醒作用。

    近日,央视连续播出了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调查,并为许多古村落风雨飘摇的生存前景而堪忧。交通不便的村落,经济相对落后,根本无力修缮那些历经风霜的老宅,只能任其倒塌;而交通便利的村落,却早被人圈起来当做旅游开发的摇钱树,遭受着超负荷接待游客带来的各种破坏,大量的古村落正在消失。这使笔者想起,两年前,致力于古村落保护行动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曾极其焦虑地谈到:古村落消失的快,如果再不保护就没有了;几乎每年都会消失将近9万个自然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村落;最可怕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数字,而是它们消失了我们也不知道。

    一天之内有着将近300个自然村落在消失,一些有着历史意义的村庄也难以幸免。而在必要的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找到最恰当的平衡,让都市繁华与美丽乡村共同存在、和谐辉映,这需要一种建设自醒,更不能缺少实践智慧。所谓建设自醒,就是要想到古村落的日趋消失,不仅仅是那些古建筑的推倒和拆毁,其实也是中国几千年来“耕读传家”这一乡土文化的延续断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在尽力多去拯救和留下一些古村落,为的就是做到文明传承的“把根留住”。

    保护和利用古村落,保护是重点,利用须谨慎。所以,既要做实基础调查的摸清家底,同时也要加快制订各个层面对于“古村落”的标准认定。对此,冯骥才曾给出四方面的个人意见:第一,它应是一个整体,有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面貌;第二,要有丰富的历史,包括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必须保存一些有特点的地域性建筑;第四,必须仍然有人居住,而不是空巢。我以为,上述真知灼见中的“有人居住,不是空巢”这一条,恰恰揭示了时下有些古村开发和利用中的“误区”所在。

    保护古朴村庄的美丽乡愁,并非天然站于开发利用的对立面。这里的操作区别,只不过是谁想急于求成,谁愿可持续发展。那么,笔者标题设问的谁给陈景润续上了“老家拆光猜想”,其面向的答问者,显然也就不单单是福州的一个胪雷村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