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19 20:12:53
来源:荆楚网 作者:费罗杰
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与通泰路交叉口的人行天桥下的郑州郑东新区如意湖办事处院外,有一处仅有20厘米左右的人行道,只能容一人贴墙通行。行人通过时不得不绕快车道行走,极其危险。(12月18日 中国新闻网)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和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机动车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多拥有汽车的人都恨不得城市的道路,能让车轮像人的双脚一样,可以直接开进自己的家、办公楼和商场……机动车俨然成为了城市道路的“主人”,而城市道路建设也总是毫不犹豫地为机动车“让路”。在机动车道的压榨下,人行道越来越窄,有的甚至窄到“容不下”一个人。南宁的“最窄人行道”,最窄处不到30厘米,只能勉强供一人行走;济南市一条人行道仅有20厘米宽,勉强能供一个人侧身通过;沈阳中山公园北侧一条不足百米的人行道,最窄处只有10厘米,只能放进一只脚……
然而“越来越窄”的不止是人行道,自行车道也没能“幸免”。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这意味着健康、环保的“慢交通”在逐渐被追求速度、效率的“现代化交通”所取代,“慢交通”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越来越被忽略,甚至是无视。
“慢交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在提高短程出行效率、填补交通服务空白、保障弱势群体出行便利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交通建设上要合理规划慢行交通系统,对慢行交通进行科学管理,为市民的“慢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要合理分配“路权”,增加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数量,健全“慢交通”的配套设施。同时,完善慢行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良好的换乘系统,建设慢行交通专用道,优化、整合慢行交通网络。让一个城市在快速前行的同时,能真正容得下一个群体轻松的脚步和闲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