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陈德新:“城市雕塑”铸造“城市之魂”
时间:2008-10-08 10:19:1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个人档案】

职务:武汉艺术建筑设计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城市雕塑家、武汉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宗教研究会理事、黄陂“二程”(程颢、程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经历:1976年11月至1978的12月于湖北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学习、毕业;1978年12月至1991年12月在湖北省博物馆从事工艺雕塑设计;1992年1月到1993年2月在乍得共和国中国援外专家组从事承担乍得人民宫壁雕设计与制作,期间创作的三组《交流、平衡、发展》、《生命不息》、《生命之柱》作品均为非洲红木大型浮雕,乍得总统为此项工程颁布发了荣誉证书;1993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湖北省博物馆从事文物复制雕塑;2006年5月至今在武汉艺术建筑设计院从事工艺雕塑设计工作,其代表作品《李白放鹰》获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城市雕塑项目优秀奖,并获建设部2006年度全国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奖;2006年10月27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访华期间,专门抽出宝贵时间仔细观赏这一座城市雕塑,并给予高度评价。

在武汉,“黄鹤楼”、“东湖”和“武汉大学”等可以说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符号”,这些地方也一度成为一些游客必去光顾的地方。但与这些“大项目”相比,同样作为“城市符号”的城市雕塑却显得“小巫见大巫”,以至于常常被淹没在繁杂的城市建筑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但就是在武汉,一座城市雕塑却引起了一位西方国家总统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摆在了与“黄鹤楼”、“东胡”和“武汉大学”一样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位于武汉市武昌水果湖双湖桥头放鹰台上的“李白雕塑”。

一位西方大国的总统在中国访问期间日理万机,为何抽出宝贵的时间去观赏一座城市雕塑?本期“城市谋略”特邀了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特别关注的一位人物,也是“李白雕塑”的作者武汉艺术建筑设计院院长、中国著名城市雕塑家陈德新先生。

城市雕塑因城市化而发展

 随着城市发展和建设项目增多,城市雕塑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与市民的生活也是越来越近。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城市雕塑,特别是市民关注城市雕塑的热情是越来越高了,那么,何谓“城市雕塑”?

作为中国著名的城市雕塑家,陈德新先生以“城市化”三字来解读“城市雕塑”。他直言,“城市雕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城市化进程推动了雕塑快速发展;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特大城市,大大小小的城市雕塑可以说是成千上万,但一件城市雕塑要有代表性,才能真正代表一个城市形象,凸现城市个性。所谓“城市雕塑”,它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在中国,“城市雕塑”这个概念是由刘开渠先生80年代初提出,是中国特有的、约定俗成的一概念,在国外一般提“户外雕塑”,与“室内雕塑”相对应,但户外雕塑不限于城市雕塑,比城市雕塑的范畴要大。

城市雕塑的建造地点仅限于城市,特别强调跟着城市走,题材与城市更贴近,强调与城市广场、街区、楼房、绿化等各种因素相协调,起到装饰、美化城市的作用,所以有人将“城市雕塑”称作“城市的眼睛”。它主要包括了设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和娱乐性等四类。总之,一句话,“城市雕塑”与城市化分不开。

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发展历史相对较短。那么,中国的城市雕塑分为哪几个阶段?

陈德新介绍,中国的历史虽然有五千年,但惟独缺少像陶瓷和国画那般延续、那样辉煌的城市雕塑史,简单地说,中国城市雕塑史也就只有几十年,它经历了四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型纪念性雕塑和小品性雕塑,它们是最具革命性年代的图式化形象,有使用浪漫写实主义表现手法创作的大无畏英雄人物形象,有以表现工业建设、农业发展为题材,或者表现劳苦大众受压迫被屈辱的历史,为满足当时较低层次的审美趣味和达到教育及政治宣传目的;第二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主席和工农兵为题材,高高在上、体量巨大,造型手法概括写实的城市中心广场雕塑,在短短十年间就建立了一批造型式样相同、创作题材一致、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政治雕塑广场,创造了独具中国文化、文明、审美品位存在普遍共识的城市雕塑奇观;在第三阶段中,以改革开放为主要创作题材的中国城市雕塑,这种以颂扬改革、宣传城市为目的的城市雕塑,重在对写实变形、抽象造型、雕塑材料、肌理和构成关系的探索,这一阶段以写实为基础,以变形加抽象为手段,但仍摆脱不了政治力量在背后的操纵,出现了假、大、空的城市雕塑,充满象征性含义的几何构成、抽象的造型,传递出虚无的观念信息,造成受众的审美误导;第四阶段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的户外观念雕塑,它体现是空间与作品本身的一种融合和交替,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正开始摆脱学院主义的束缚,突破了传统空间环境的约束,逐渐成就着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环境雕塑,这一阶段的雕塑从缅怀历史的角度或者是哲学性思辩的角度,都体现了作者对问题的深度见解,通过作品的展现提炼出作者对于围绕着生活的各个为大众所忽视的细节的揭示,表达的是对社会现存中一种人文的关怀。

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中国的城市越来越大,城市雕塑越来越多,甚至有点“乱花渐入迷人眼”的地步,例如在武汉的大街小巷、新建的小区中,随时就有可能看到一些城市雕塑,但是有许多就是“赝品”,成为了“城市垃圾”。那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德新分析,一段时期大量充斥我国大中城市的各种文化广场雕塑,有一些就只是其外表和形式上的模仿,这类作品现在自然显得苍白无力,是一种倒退和减法的回归。西方世界大量代表工业社会发展的城市抽象雕塑,作为发达国家的精神文明产物和形象资源,对国家和城市都具有一定的代言性质,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盲从,造成中国的文化过多模仿、追随西方的现象,这种附庸风雅的追求、作用于长官意志、昧着良心的艺术钻营分子,使城市雕塑变成赚取利润的商品。但也应该看到,近年中国一些城市也出现了一些可圈可点的雕塑。

城市雕塑是城市之荣耀

城市雕塑是一城市之符号,但一旦成为艺术精品,就有可能成为城市之荣耀。200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来华访问期间,在武汉安排参观的主要是两个地方——“神龙汽车”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但是在参观途中,他特停车不顾七十多岁的高龄,亲自爬上几十级的台阶仔细欣赏“李白放鹰”的雕塑,并再三转达对雕塑家陈德新先生带出问候,留下一段传奇佳话,这既说明了一位法国总统“天生”对城市雕塑有一种情结,又是中国城市雕塑界的一大幸事。

那么,一位西方国家的总统为何偏爱中国的一件城市雕塑?是机遇、还是巧合?

陈德新解秘了其中的机缘,他介绍,法国人重视城市雕塑有其深厚渊源,去过法国的人都知道在法国城市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很精美的城市雕塑;美国著名的“自由女神”雕塑就是法国送的礼物,其原像现在还在法国。法国人本身除了有重视城市雕塑的传统外,还在于希拉克总统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唐代诗人李白有很深刻的了解和热爱,据悉,他参观“李白放鹰”雕塑时还从西服口袋里掏出眼镜来仔细看,是在武汉参观期间唯一掏出眼镜看东西的,可见对这雕塑的重视,而且他当时还用法语朗诵李白的诗歌,可见其痴迷;希拉克还说,李白的诗歌影响了很多法国人,包括他自己;除此之外,还在于希拉克总统对武汉城市的热爱。据悉,自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李白雕塑”后,就曾两次请现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转达对陈德新先生的问候,并用了“敬意”二字。陈德新先生得知后当然感到荣幸,但他认为,法国总统能关注一座雕塑,也更是武汉这座城市的荣耀;在中国城市中,就是缺少以雕塑为荣的城市,而在国外比比皆是,例如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撒尿男孩”、意大利罗马的“母狼”、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和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等等就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雕塑,他们都以此为荣。

城市雕塑要保护和创新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雕塑的增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城市雕塑时常遭受破坏,例如旧城改造中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雕塑就被拆掉了,一些偷盗城市雕塑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城市雕塑的保护也应提到日事议程。

对于如何保护好城市雕塑陈德新先生建议:在旧城改造中对一些旧的城市雕塑要先鉴定后,再决定是否拆迁;同时,作为业界保护城市雕塑首先要做到自我保护,例如铜雕塑中的筷子、数字、拐杖和手指等等就可以抽象些,就可以和身子联系在一起,以防被盗;其次是要提高市民的素质,在这方面政府也要加大对城市雕塑的宣传力度,让市民和游客特别是外来人员知道城市雕塑的重要意义。

有人这样说:国家兴,则城市兴,城市兴,则雕塑兴。城市雕塑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它在传播精神文明和城市文化艺术方面,都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城市雕塑也就是传播城市精神和保护城市文化。但现在城市建设中有“千城一面”的倾向,一些新的城市雕塑中也要防止“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保护好城市雕塑彰显城市个性的同时,城市雕塑的创新也十分重要。那么,城市雕塑该如何创新?

陈德新先生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谈了几点认识:首先是雕塑的内容要挖掘城市文化,例如“李白放鹰”雕塑就是挖掘李白在武汉生活的一段典故;其次是创作形式可以丰富多采,但要与时俱进,例如现在关于楚文化的题材就很多,如果能将奥运题材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创新,“奥运火凤凰”就是从这个创意点出发的;再次就是作品摆放的位置要很显著,作品内容最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有地方特色和个性的雕塑最好摆放的在城市中心或者景区中心,便于市民和游客参与共享,例如赤壁市的“周瑜雕塑”,周瑜作为“三国文化”的重要人物之一,大家都很熟悉,但是雕塑的选点就很重要,它不仅应成为赤壁市的一标志性“符号”,而且应成为长江沿线一著名景点。

城市雕塑是城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城市雕塑也应是建筑的一部分,那么,城市雕塑怎样将城市凝固成华彩的乐章?陈德新先生介绍,城市雕塑是一个公共的艺术构筑物,雕塑大了,实际上就是一个建筑。例如美国的自由女神高约百米,可以坐电梯上去,这种艺术建筑就是有建筑感的大型雕塑。精美的城市雕塑有时就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更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是艺术地记录城市文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全市人民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城市雕塑既能丰富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又能为人民提供难得的精神享受,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新亮点;更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保护热爱城市雕塑,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