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垃圾分类唯有行动才能促观念变革
时间:2014-06-12 23:14:5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朱昌俊 

  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14年过去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6月11日《人民日报》)

  多年试点却收效甚微,确实令人遗憾。但是垃圾分类又确实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坚持却也急不得,从国外的成功案例来看,都无不经历了数十年的过程。如果仅限于试点和运动式的“治理”,无疑很难走远。

  较之发达国家,中国在垃圾分类上的复杂性或说难度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失衡,观念上的长期滞后,都会对垃圾分类的实施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正如论者早已指出的,垃圾分类重在培养国民的生活习惯,当垃圾分类成为一种生活自觉,就不再是难事。但,国民习惯之养成,观念的改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自动生效。如是僵局与复杂性之下,政府从引导和投入上,以实际行动促进国民观念与行动的变革,就变得不可或缺。这应该是实施垃圾分类早已被证明了的常识与前提。

  说到政府的引导行动,又不得不面临的困境是,至少从目前来看,尽管环境危机早已显现,但客观而言,即便成功实施垃圾分类,官员所能享受的政绩激励依然是不明显的,且垃圾分类又必然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因此,如何调动官员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目前仍是实施垃圾分类需要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尽管试点早已有之,但垃圾任意回收所带给环境的潜在影响,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正视,更遑论纳入环境治理的框架之中去。此种治理上的“孤立”状态,也是十多年来垃圾分类止步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升垃圾分类在环境治理课题上的重要性,将之纳入环境治理的地方绩效中去,不啻为一种有效路径。这无论对于提高地方政府对垃圾分类的重视,抑或提升直接投入与参与度,都将起到可以期待的刺激作用。前车之鉴在于,成功实施垃圾分类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其一个重要动力即是源自环境危机。

  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如何发力?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投入。包括宣传垃圾分类的作用、方法等,如在日本就有“怎样扔垃圾是一门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会听老师讲的事情”的说法。此外,还包括硬件设施的投入,如垃圾分类袋、分类垃圾桶、回收站等。最为主要的是,政府部门还是要善于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中来,并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尤其要注意的是,至少在前期阶段,尽量减少垃圾分类的个体成本,将更易推进国民对于分类回收的接纳与参与度。

  其次是立法。事实上,这方面已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包括制定严格的企业包装物生产标准,明确企业在垃圾分类回收中的责任,促进生产工艺的提升等。总之,立法上的完备,要体现出激励和惩戒相平衡的原则,明确职能部门,企业,个人在分类过程中的义务与责任,做到权责对等。

  毋庸讳言,垃圾分类不单单是一个投入的问题,其中观念、风气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越是如此复杂,政府部门明确自身的责任与规划,做到有的放矢与从长计议就越显必要。功利化的短视行为,只能制造矛盾,且不利于行动的真正深入。当民众从政府的行动中感受到诚意与决心,公民意识的跟进自然不是难事。当公民与政府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互相推动,垃圾分类也就自然会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生活方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