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所在的村民小组,有农户37户,人口218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44人,这些人中有4名失能老人,占到所有老人的十分之一。这4个失能老人是:少全、大阿四夫妻和关林妈。
60出头的少全身强力壮,家里的重活一直都是由他干。没想到,前年春天割榨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让仅有视力的右眼受了伤。四处救治无效,最后成了只会吃白饭的瞎子。从那以后,他每天坐在椅子上,一天三顿得家人端到手里。时间一长,家人的怨言慢慢多起来了——若没什么大病,他还能活个一二十年,这不是累赘吗?
有一次,家人在外忙得焦头烂额,回到家骂骂咧咧,少全听了,知道是嫌他干不动活了,于是他打算上吊。幸好老伴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悲剧发生。
大阿四夫妻都已90多岁,他们在病床上躺了好多年,村民有好几年没见到他们了。有一阵,两个老人大小便失禁,家人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实在没有空,只好请了个阿姨来服侍,每月5千块钱,由几个子女分摊。
可是好景不长,阿姨很快就嫌这份工作太累人,觉也睡不好,于是辞工了。家人感叹:“服侍老人,在农村现在就是有钱也找不到人,年纪大的服侍不了,有体力的又嫌脏,到哪不赚这二三千块钱?”
我印象中,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健康。不过,下次要见到他们,估计得在葬礼上了。这些看着我及我的父辈长大的老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着,人们忙忙碌碌,他们存在与否,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关林妈也已年近九旬,好几年不下床了,由两个儿子轮流照顾。儿子家白天都没有人,勉强端进一日三餐。有一次,女儿去看望老母亲,走进房间发现母亲手上全是大便,女儿帮她洗干净后,老母亲拉着女儿的手说:“你以后天天要来看我啊!”女儿回答:“我也有一家老小,也要干活赚钱,哪有时间天天来。”母亲听完,沉默不语。她不明白,子女都很忙,忙着主观上认为比照顾她更重要的事,照顾她成了最没价值的事了。
我们一个行政村有十几个村民小组,加起来,失能老人就不是个小数了。农村老人本来就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不得不完全依靠子女,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收入,只要能下地就不会赖在家里。
有的子女对老人并不好,若有一天失去劳动能力,生病躺在床上时,处境可想而知,生活不照顾还要骂他们不早死。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暗无天日,每天就坐着躺着,不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也很少有人去看望,甚至子女也是来去匆匆,大部分时间他们独处。
作为劳动了一辈子、没有退休概念的农民,这样的晚景,是很悲惨的。常言说,久病无孝子,老人到了大小便也控制不了时,恐怕谁都不会当成生命看待了。
要照顾好失能老人,现实中恐怕不是子女所能完全做到的。这么多失能老人,该引起政府关注了,这是民生所系,是政府的良心所在。比如,在村里建一个失能老人安置点,由政府企业家庭三方出资,雇几个能长期待下去的工作人员,照顾好老人的起居,这样子女少操心,老人也安心,这是对生命的最后慰藉吧。尽管可能也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比让他们独自待在家里忍受寂寞无助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