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京报:治空气污染,最有力手段还是立法
时间:2014-01-19 10:27:57  来源:新京报 
    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18日提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此前,该草案曾公开征集民众意见。

  大气污染,如今已经成了北京最大的民生问题。这几年来,随着污染的升级,北京市在治理空气污染上的手段和措施,也在不断升级,但要看到的是,这些行政手段和措施,是无法代替法律的。治理大气污染,最有力的手段还是立法。

  立法,相对于单纯行政手段而言,有着诸多的优势。例如,法律的稳定性,远较行政手段强,大气污染防治上升为法律,将有助于保证治污力度不会因为官员人事变动而受影响;法律的制定往往比较系统,囊括方方面面,相比较而言,行政措施往往比较零散;通过法律的授权,让执法者有法可依,同时法律可对执法者本身进行督促约束。

  可以看到,正在接受审议的“草案”,有着诸多的亮点。

  首先,“草案”抓住了“总量控制”这一核心,厘清了不同行政部门在治污中的责任,要求对市和区、县部门的治污进行考核评价,这有利于避免各部门在执法中推诿扯皮的现象,建立起分工明确的治污责任制。

  其二,“草案”对于许多污染防治的措施,规定非常之细。如要求“施工车辆经除泥、冲洗后方能驶出工地”;提倡“停火三分钟以上熄火”;外地车进京先“进行排放污染检测”等等。这些使得“草案”全面细致涵盖到所有治污领域,让机关、企业、居民个人知道自己应该为大气污染防治做些什么,体现出很强的可操作性。

  其三,“草案”加大了对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比如,对于饱受市民诟病的违规露天烧烤问题,可处两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而在最初公布的“草案”中,此一处罚的上限只有五千元。另外,“草案”对恶意违法、多次违法加大了处罚力度,特别规定了加倍处罚和上不封顶的处罚条款。从中,不难看出“草案”意图通过重罚,抬高违法成本,对违法排污进行有效震慑。

  其四,“草案”鼓励公众监督,严惩行政不作为。规定如果接到公民对污染大气环境行为的举报不依法查处,或者不公开大气环境相关信息,就要由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相关责任人员将面临行政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正所谓治污先治官,严厉的事后追责,将能有效防止相关部门工作懈怠,保证治污的效率。

  责任明确、处罚有力、操作性强……总体来看,“草案”改变了大气污染防治滞后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为污染防治提供更强力的法律支撑,积极回应了市民对于治污的期待。不仅如此,北京通过地方立法,在大气污染防治上进行探索和尝试,还能为国家层面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提供参考,有力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治污减霾进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