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人口:资本?负担?
时间:2013-12-20 15:35:59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蔡义鸿
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焦点之际,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阐述,无疑是今后十多年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头戏”,必将再度引发全球关注。
《决定》中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表述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与认同,有学者表示这一政策思路将使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更具自主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笔者记得,在201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第二”的新闻让不少唯GDP论者兴高采烈了好一阵子,恐怕至今仍沉醉其中。诚然“中国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第二值得高兴,但就像我们的国土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等一样,被13亿人口一平均,中国什么优势都没了。或许有人就开始抱怨“都是13亿人口惹的祸”。
无论是“中国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第二”的沉醉者,还是“都是13亿人口惹的祸”的抱怨者,其实都忽略了“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的事实,这才是我们最具实力、最有底气、最应该拿出去跟别人比拼的。
稍有常识的人都懂得,13亿人口的人力资源、13亿人口的市场所衍生出来的衣、食、住、行和文化消费潜力都将是难以估量的天文数字。世界老大美国为何对中国客气三分?欧盟各国为何对中国如此大度包容?日本为何能长期雄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斯蒂格利茨关于“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21世纪的两件大事”的预言,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但就像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金德钧所言:中国的城市化将面临两种局面,一种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顺利地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复兴;另一种可能是低水平徘徊,表现为经济大起大落、社会建设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回顾最近几年,我国一直忙于应对经济波动,忽略了改革。虽然大喊要精兵简政,却出现了政府越来越大,权力和资源越来越集中的现象;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但市场化程度不进反退;虽然政府解决民生的投入越来越大,但社会上各种利益的冲突却日益增多等问题。
可见,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其承载的含义远远超越经济领域,绝非仅限于满足社会需求的生产力范畴。它已经全面触及到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革,将撬动具有进步意义的生产关系的同步再调整,是推动中国走向“第三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性跨越。
说一千,道一万,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咬定“城镇化”这一能直接刺激和带动增长的改革“牛鼻子”,志在必得、务求实效、一抓到底。可以设想,一旦出现实行“大包干”时期农村改革那样的重大突破,中国13亿人口所释放出来的市场巨大需求,也必将再次令世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