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过改革打破户籍藩篱,让户口“含金量”更均等
时间:2013-11-12 19:01:1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欧阳洁 

  现实中,城乡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还有许多或隐或显的沟壑。而让人无法轻易越过这些障碍的诸多因素中,就包括户籍制度。

  在我们身边总能看到,一颗颗渴望融入城市的心与现实户籍约束之间存在种种矛盾。由此带来的权益、保障和待遇的不同,更是时刻提醒着每个城市外来人员身份的差别。

  户籍制度是改革的“硬骨头”。尽管如此,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动作并不少。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各地也在积极想办法,出新招,破解户籍限制。北京、上海、南京等不少城市从居住证制度入手,对居住证进行“积分制”管理,逐步推行居住证和户籍的对接。

  然而,到目前为止,改革进展似乎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期许,有些改革举措推出时期望值很高,但实际推行却面临种种问题。以一度颇受关注的居住证制度为例,外来人口对此的热情正渐渐淡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居住证制度涉及的人口太少,与不断涌入的城市外来人口相比,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比如某大城市,自2002年实行居住证以来,获得居住证的人近30万人,但是真正转为当地户口的不到5000人,与城市上千万的非户籍人口相比,只是寥寥少数,而且申请的门槛并不低。由此可见,户籍制度改革已经打开了一扇窗,但是还是难以跟上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

  人们希望获得一张城市户口或者大城市户口,主要是因为户籍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背后是医疗、教育、社保、养老等方方面面的保障和福利。身处大城市,如果没有一张户口,就会遭遇各种不便,看病没法报销,连挂号费都比本地人高出数十元;子女上学要交“赞助费”;买房购车受限制……一张户口纸上承载太多附加值,让人们趋之若鹜。

  户籍制度的背后是与之挂钩的公共服务、社会资源等,而目前我国城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差较大。正因为此,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放开,就可能出现大量人口短期内向优势资源城市聚集,最终造成已满负荷运转的少数大城市无法承载。户籍制度的矛盾,从根本上说还是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矛盾。因此,要真正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也需对症施策,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更多的人在中小城市,甚至在农村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生活保障。户口的“含金量”相对均等后,户籍制度的改革才能水到渠成。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绝非一时之功。还有很多难题要解,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一张户口背后涉及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改革,涉及医保参保补贴制度的调整,也涉及义务教育资金投入的变化……每一项都不可能轻易解决。但是,不能因为难就怕改、不改。无论是从广大百姓的愿望出发,还是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角度考虑,相关改革都需要加速推进。通过改革打破户籍藩篱,让基本公共服务更广泛更均等地覆盖,让人才更自由顺畅地流动,是经济社会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