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镇化需顺“市”而为
时间:2013-09-07 11:59:1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耿银平 

  荒草丛生的工业园区、夜晚一片漆黑的居民小区、常年寂寥的新建城区……一幕幕场景,诉说着“造城热”之痛。日前有调查显示,全国144个地级城市竟然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圈地造城、围海造城、削山造城等蜂拥而起。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

  城市城市,有“城”还要有“市”。“城”是发展的大框架,而有“人”推动和拉动的“市”、交易和热闹繁荣,才是构建城市的终极目的。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城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归结到人居价值、人文价值上,要通过城镇化推进,让居民分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方便宜居的城市环境、现代化设施,得到温情脉脉、守望相助的精神收获。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说,“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可是现在一些地方却热衷于搞“造城运动”,只要能拉动GDP总量,老城区承载力本来就不高,也要大建新城,而且没有医院、学校、市场等相应的产业结构配套。更有甚者,不少造城运动还打着诸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华而不实的招牌,埋下了诸多发展隐患。

  一是造成空间过剩,不少新城无人居住,成为事实上的“鬼城”,同时吹大了房地产泡沫,增加了经济风险。二是本该用于民生的投资,用到了“造城运动”中,耗费了巨大的财政资金,影响了民生发展进程和质量。三是由于地方政府带头搞“面子工程”,脱离实际,好大喜功,加剧了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

  对此,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的复合体,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城市的发展有自己的新陈代谢过程,必须深入挖掘人居价值、顺“市”而为。

  所谓顺“市”而为,其一,各项城市规划、发展规划,既要听取官员的声音,更要多征询群众、专家的意见,让“草根审美”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构成,增加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其二,要让《城乡规划法》落到实处,对“权力审美”形成强力约束,遏制地方政府的一哄而上的“造城冲动”。其三,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充分发展城镇、城市中的传统产业,增加人气。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